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1月29日下午胜利闭幕。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重点工作中明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成果向产业转化。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认为,江苏应以产业集群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颜晓红介绍,江苏的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将迈入发达经济体的行列,当前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优势,必须将两者相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这是在新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的理念稳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地位、增强国际循环带动能力的重要基础,从而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进一步而言,产业集群发展是江苏实体经济的鲜明特色。所以,江苏应以产业集群作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颜晓红建议,江苏可借鉴浙江、山东等兄弟省份实施的产业“链长制”,即择定主导产业、确定“链长”、实现精准服务所关联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治理实践。
日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构建产业强链工作领导机制,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考虑到江苏产业集群的特色与产业链众多的实际,建议在参考“链长制”的实践基础上实行“群链长制”。以产业集群为单元确定“群长”,在集群中精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作为主导方向确定“链长”,形成上下一盘棋,共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有利于我们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上形成一些突破,就是把一些核心的关键技术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话不会受制于人,同时也会抢占一些战略制高点。”颜晓红说。
颜晓红关于“群链长制”的若干建议:
1、优化组织结构,实行“一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名省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具体推进方案”工作模式。
2、强化组织职能,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的顶层设计与主体责任。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强化组织职能以落实主体责任,发挥有为政府推动先进制造业在“强链、补链、延链”等环节给予因势利导的作用。
3、深化群链长制的知识产权责任,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卡脖子技术,贯彻和落实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的话,江苏大学可以利用一些知识产权,特别是在产权的运维和管理方面的一些优势,为江苏的先进制造业‘两争一前列’做出我们的贡献。”颜晓红说。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天19点30分首播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姜坚 吴红鲸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