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好生活“出新”!全国唯一试点省江苏这么干! | 评新而论

2021年01月21日 21:48:0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越来越美的住区环境、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上下运行的新装电梯、开敞宽阔的小广场、遍布小区的智能监控、功能不断完善的小区配套......这些并不只属于新建小区,在江苏,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逐渐焕发“新颜”。小苏从近日召开的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越来越多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正在以可观可感的成效集中呈现着美丽江苏的现实模样。

  探索建设路径

  让美丽宜居城市可知可感

  作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全国唯一试点省份,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已进入试点推进阶段。各地在试点推进中,注重整合资源、彰显特色、打造亮点,形成具有市域特点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和策略。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和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两个考察点,都是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试点项目。南通围绕“江海风韵、现代都市”城市定位,把长江大保护摆在了压倒性位置,将其打造成绿色生态段、人文景观段、特色示范段。通过特色打造,启东吕四港镇港城融合格局初现、海门謇里小镇向田园牧歌诗意家园迈进、通州湾一批风情小镇、黄海渔村即将串珠成链、连线成片。

  无锡市副市长张明康告诉小苏,无锡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与城市设计提升、城市更新改造、民生补短板、城市环境整治相结合,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无锡品牌”。尤其是优化城市的“微更新”,从围墙内居民区拓展至围墙外的城市街区,通过改善住区居住条件、提升绿化景观、优化公共绿色交通等方式,为老百姓营造人文街区的良好环境。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完善的实践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念、优化方法,江苏各地在试点中积极探索“美丽宜居城市 ”系统实践。比如,镇江开展海绵城市 、扬州进行公园城市 、淮安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徐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等。各地还强调住区综合整治、街区整体塑造和小城镇建设综合培育,通过综合集成改善,让百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真实感受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实模样。

  因地制宜

  老旧小区改造有了“新路径”

  2020年,全省改造775个老旧小区,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共计改造老旧小区建筑面积2975万平方米,惠及32.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受益人口将近100万人。

  小苏梳理后发现,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探索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南京市采用“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昆山市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参与”,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融资难问题。

  徐州市副市长赵立群介绍,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徐州强化民生导向,列出老旧小区改造的“菜单”,让居民“点菜”,基础类、改善类和提升类措施明确“必选项”、列出“可选项”,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既开展单个小区的专项整治,又兼顾周边片区的综合改善;既改造完善功能配套与市政基础设施,又协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加装电梯、危房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实现综合效益。

  城镇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改造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难点、痛点、堵点。

  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不足是不少地区普遍反映的问题。小苏从会上获悉,解决这一问题,要探索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改造资金的机制。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运营,推动企业从“一次性高利润”向“长期可持续性低利润”业务模式转型。

  比如,不少老旧小区存在停车难问题。2000年之前,我国对居住小区的停车位配建指标是没有要求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各地一方面内部挖潜,全面整理既有边角地、零星地和碎片地,为小区畅通道路体系、增设停车位等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整合周边企业、商场、办公楼等场所的停车资源,采取设立“潮汐车位”等措施实现错峰停车。

  老旧小区改造按下“快进键”

  不久前,江苏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21年完成100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到2022年,基本形成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市场化、专业化、智慧化物业管理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十四五”期末,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住区,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要通过对老旧小区完善提升及老旧小区紧邻街区更新,创建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居住区。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介绍,下一阶段,将指导17个试点城市、37个综合试点项目和87个专项试点项目,在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节点任务的基础上,强化系统推动和科学组织,尽快建成一批体现江苏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实践项目。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让老百姓感到城市建设带来的点滴变化;必须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城市更有温度,提升居民满意度与幸福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抓好一个个项目建设,做一块、成一块,做一片、成一片,最后才能连点成块、连块成片,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住有宜居”。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沈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