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强“打工人”!拿下“国”字号荣誉!

2021年01月20日 15:39:44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的决定》正式发布,苏州高新区金德精密配件(苏州)有限公司设备维修主管舒新生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拿下“国”字号荣誉。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蜕变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成长蜕变

  2003年,刚落脚高新区的舒新生,还只是一名只有中专文化的“打工人”。

  18年时间,他手握7项国家专利,收获公司总经理“特别贡献奖”“优异进步奖”,通过自学先后取得江苏大学机电专科和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文凭。

  △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奖代表 舒新生(右三)

  先后获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高新区高技能领军人才”“苏州市非公企业百名青年岗位能手”“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

  “技术疯子”舒新生

  舒新生从小就喜欢研究机器,“小时候没有什么电器,就把家里的广播收音机拆了装,装了拆,拆完自家的拆邻居家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电”特别感兴趣,年轻气盛的舒新生觉得“要是不做电工太可惜了”。

  2003年3月, 只有中专学历的舒新生入职金德精密,刚工作不到1个月,就接到了对“多头攻牙机”进行安全整改的艰巨任务,他每天拿着图纸研究机器,没人可以请教只能自己摸索。

  最终,为设备设计安装了电器安全联锁装置,彻底避免了操作人员受伤的问题。工作上得到了认可,自此,舒新生斗志昂扬,开始了自己的改造创新之路。

  2006年公司产业规模扩大,却在打钉生产作业二次加工上遇到了阻碍,他查阅各种资料,从零自学编程。一有时间就去新华书店看书,专业书籍太贵,买不起,他就带着笔记本边看边抄。编程要用电脑,他就去旧货市场东拼西凑组装出了一台。

  一家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六七点醒了他就往公司跑,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是常态。

  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因为思考改良思路,一个不留神撞到了电线杆上,有灵感的时候半夜也要爬起来写程序。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验改进,舒新生终于设计制作出第一台打钉机专用的生产过程监控计数装置——多点重复工步监控计数器,再没有发现一例漏钉事件。

  家人都笑称他“技术疯子”,舒新生自己却乐在其中。

  “不做电灯泡,要做发电机”

  多点重复工步计数装置、气动烧焊夹具及控制系统、电磁夹具及控制系统、产品自动检测仪、智能辅助测量装置、冲床上料机械手、全自动铆钉机、自动贴胶纸夹具……

  多年来,凭着爱岗敬业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舒新生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做课堂,与工友亦师亦友,十多年勤学善研,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一名普通的一线维修工,一路成长为专家型技术人才

  仅就7项国家专利而言,他的研发成果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400多万元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及生产效能,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舒新生劳模创新工作室

  2009年,公司成立“舒新生工作室”,从一张老旧铁桌到一间工作室,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舒新生带领着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设备技术改造和研发设计。

  在高新区总工会和公司的指导支持下,“舒新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手把手传帮带,面对面授匠心,为很多想学习维修技术,但苦于没有学习平台的员工提供培训平台

  很多热爱维修技术的一线操作工,逐渐变成了技术高超的维修技师,小小的工作室里,走出了一批技术骨干。

  “不做电灯泡,要做发电机。一个人亮不行,要把所有人都点亮。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正的强。”舒新生底气十足,“我希望经验技术能够传下去,公司里只要想学电工想学维修的都可以来找我,我不怕被超越。”

  “最喜劳模勤学早,筑梦新区沐春风”

  一双手,一颗心,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电气行业的专家,从平凡的打工者,到落地生根,舒新生在高新区这片土壤里,不断成长、蜕变!

  “市区街道帮我筹建了现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我获评高新区高技能领军人才,资金和政策上都获得了很多扶持。”舒新生告诉记者,“25岁来到高新区,现在42岁,已经整整18年,我对高新区的感情很难用一句话表述。”

  从一心只想着修机器的电工,到现在的“全国优秀农民工”,舒新生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踏踏实实,时刻保持空杯的心态,不断挑战自己。”舒新生说。

  目前,金德精密紧跟高新区的发展规划,正处于智能制造发展转型阶段,对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舒新生还在不断尝试在传统制造的路上挑战自己。

       (来源:看苏州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