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教育人居健康全面提速 无锡政协委员这样说

2021年01月20日 14:39:1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建言献策履职本色,1月20日无锡市两会继续进行,教育资源、人居环境、医疗健康事关民生福祉等与每一位市民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颇受关注的焦点,无锡政协委员们着眼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创新实施健康城市行动等话题,展开积极研讨。

  连接太湖大运河的梁溪河,是无锡地区最古老的自然河流。在2004年梁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后,沿线两岸建成了景观带。成为无锡人观景、散步、聚会的佳妙去处。但在风吹日晒十余年后,沿线许多标识破损,健身器材、景观建筑老化破损,绿化缺少管护。近年来,焕新景观带、理顺管理机制的呼声颇为强烈。无锡市政协委员姚琦提出,梁溪河景观带的问题表现为亮化配置不足,平均20米才有一盏路灯,沿河景观亮化也很少;景观带与居民区没有隔离,目前大量步道被小区居民当做停车场,使原本休闲散步的区域充满安全隐患;梁溪河历史悠久、文化典故众多,但目前人文宣传的标识很少,有的也多有破损;沿岸绿化档次不高,缺乏观赏性。他认为,提升梁溪河景观带的品质,关键在理顺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景观带由市城投下属一家公司管理,而该公司是当年为治理河道水污染而设,在治理完成,重心转为景观维护时,将管理权交给滨湖区属地管理更为顺畅。无锡市政协委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戴红霞说:“我自己就住在颐景花园,天天都能感受到这条河给两岸居民带来的幸福感。”除了管好景观带,她认为,还应尽快将景观带向西延伸,打通梁溪河与蠡湖、太湖景区最后三五百米的间隔。让市民在无锡这段最美好的景色间畅行无阻。

  在突发自然灾害、各类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中,90%以上都涉及烧创伤紧急救治,烧创伤学科在应急医疗救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突发事件导致产生成批伤员时,空运是赢得救治时间、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所必需的医疗措施。自2015年以来,无锡市急救中心通过发挥相关通航公司的作用,参与无锡7年共20场马拉松赛事保障,现场即时抢救转运危重病例,为实现无锡马拉松零死亡作出了贡献;合作航飞20余次,救治、转运病人17例。随着“江苏省烧创伤救治中心”正式命名和运行,江大附院烧伤科和吕国忠教授参与了“8·2昆山大爆炸”、“3·21盐城大爆炸”等许多重大事故应急救治工作。如何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建立区域联动、辐射面广、专业性强和响应及时的航空医疗救援联动机制,为更多烧创伤患者挽救生命、减少伤残?无锡市政协委员、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何恩奇建议,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卫生健康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成立“长三角烧创伤紧急救援联盟(协作机制)”,采用轮值方式,统筹组织、协调指挥跨区域烧创伤事件紧急救援工作事宜,制定工作规范,发布工作信息,紧急开通救援通道;建立“长三角烧创伤专科联盟”,以长三角烧创伤救治中心(研究基地)为技术核心,定期开展体系建设、科技研究和专业学术等交流,并起草救援规则和工作规范。在相关联盟成立并开展工作的基础上,以直升机1小时任务圈为可及范围,制订“立足一点,面向全省,应急互联,快速响应”的基本程序。进而,在协作机制的带动下,可以实现严重烧创伤病例跨区域“1小时申请起飞、2小时转运到达”目标。

  苏南地区是职业教育的高地,然而与“白领”相比,“蓝领”、“灰领”总显得不够鲜亮。因此,即使有着还算不错的就业空间,很多职业教育院校依然遭受着“冷板凳”。当前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以机械、机电、计算机、财经类等传统专业居多。2020年无锡市相关中职院校招生计划中,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占比还不够高。如何让职业教育摆脱偏见和冷遇?如何通过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产业强市大局?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学院最近和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政协委员季玲莉表示,无锡是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此举既是为无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是学校审时度势、及时转型升级之举。“学生的学业、职业、专业和行业、企业、产业是联动的,只有真正了解市场、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才能培养出未来的工匠。”她表示,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同产业发展对接,课程要和岗位标准对接,教学内容要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职业院校要积极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师团队提供平台。无锡市政协副秘书长王萍建议,相关院校一方面要顺应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开设新专业。如面向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新开民族织绣、民族工艺品制作、民间传统工艺等专业;面向养老服务,新开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智能养老服务、以及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对接城市精细化管理、城镇建设,新开应急管理与减灾技术、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快递运营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另一方面,为促进“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升级,专业结构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将传统的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向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转型,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谢博涵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