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严冬日,寒风凛冽,走进张家港善港村的有机农场,却感觉温暖如春,一颗颗硕大的奶油草莓娇艳欲滴,引人垂涎,市场上更是卖到100块一斤。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废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有机农场的巨变,也是善港村变化的一个缩影。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的善港村,是张家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2009年,年仅32岁的企业家葛剑锋“临危受命”,当选善港村党支部书记。从这时起,善港村正式步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企业家回乡当“村官”
葛剑锋是土生土长的善港人。虽然常年在外经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家乡的落后是他心头一直的痛。2009年,葛剑锋选择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上岗之后,葛剑锋把家搬到了村委办公室,白天带着村干部在村子里寻找善港村贫困的症结,晚上坐在办公室想方案,困了就趴一会儿,几乎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为了理清村里集体资产的账目,葛剑锋邀请专业的经济师和法务人员,来查清账目、规范合同;为了解决村里大面积耕地撂荒的问题,他反复找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做工作……
短短一年时间,善港村就走上了发展正轨。村里的糊涂账理清了,集体账目上也有钱了。周边的经济薄弱村看到善港的变化,纷纷过来取经。
2012年,善港村与杨港、五新、严家埭“四村合一”。如何将这四块“边角料”缝出“新衣服”?结合村情实际,葛剑锋确定了一条建造高标准工业集中区、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善港村,聚集各类企业140家,建成特色农业基地9个。2019年全村可用财力达到25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8万元。
“三顾茅庐”请出赵亚夫
葛剑锋身上,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他“三顾茅庐”请来农技专家赵亚夫的故事,为大家津津乐道。
2012年10月,葛剑锋前往镇江拜访赵老,吐露了想在村里开设有机农场的想法。当时慕名前来的人很多,赵老没松口,但留了一句话:“土地先整整看!”回到村里 ,葛剑锋立刻行动起来,带着村干部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土地流转、除草复耕等准备工作。
2013年初,葛剑锋又追到南京,请赵老到村里看看。这一次,赵老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当场给出发展有机大棚蔬菜的建议。
2013年5月,葛剑锋再次上门拜访,请赵老前去考察建好的大棚。看到他身上那股干劲儿,赵老当即答应担任顾问,不仅每月坚持到现场指导,还牵线搭桥,帮助村里引进日本的先进农业技术。“挣钱比他多的人有很多,能力比他强的人也有,但是能一心为农民着想的,很难得。” 赵老称赞道。
三请赵老,善港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曾经撂荒的土地,如今长出了一个又一个“金疙瘩”。
让“石旮旯” 摘掉穷帽子
在葛剑锋看来,一个村富不算富,还要带动更多的村庄富。2021年新年第一天,葛剑锋没有选择休假团聚,而是辗转1200公里,抵达让他牵挂的贵州沿河高峰村。
作为贵州省最偏远、最贫困的村,高峰村缺水少地,村民世代看天吃饭。“星光光,月光光,有女莫嫁高峰郎”“高峰哦高峰,三年两不收”, 曾是高峰村的真实写照。
2017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葛剑锋主动找到扶贫办,而他选择帮扶的正是高峰村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要脱贫致富,就必须先种下产业扶贫的种子。为了调研、采样,葛剑锋带着工作组,跑遍了高峰的每个山头,从建立一块方方正正的实验田开始,再到5亩地的实验基地,高峰有机农业产业园随后拔地而起。
在高峰的日子,葛剑锋带着扶贫工作队队员彻底把自己变成高峰村人, “村民吃什么我们跟着吃,村民下地干活我们抢着干,村民几点睡我们只晚不早” 。队员们有的血压飙升到190,有的被毒蚊子叮咬高烧不退,有的女队员想孩子深夜偷偷流泪,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扶贫就是要对自己再狠一点,对群众再亲一点。”这是葛剑锋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简单的结对扶贫,效果无法持久,葛剑锋继而探索出了“党建、文化、治理、产业、生态”五位一体的“整村帮扶”新路径。这样的全方位帮扶,加速了高峰村的蜕变。到2019年底,高峰村贫困发生率从34%下降至零,实现高质量脱贫。
除了高峰村,葛剑锋和善港村分别与徐州丰县二坝村,江西省沃壤村,湖北省杨柳沟村,陕西省方塔村、侯沟门村等地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村村都留下了葛剑锋和善港村扶贫队深深的足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办好农村的事就是我的追求”
随着对口帮扶的深入,葛剑锋深刻地意识到,“输血”能缓一时之难,而“造血”才能解长久之困。“村民要致富,关键看干部。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班子、好队伍。”
2018年,葛剑锋决定在善港建立一个农村干部学院,把创业致富的经验带给更多的能人。没有人手,他四处求才;来不及新建场地,他向上争取,要来了办学场所;没有办学经验,他就带人到各地取经。仅仅三个月,善港农村干部学院正式落成。创办至今,成功举办培训班102期,学员超过10000名,培训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的成功率达到83.5%。
从带着善港的村民富,到带着各地的村民富,十多年来,葛剑锋在扶贫道路上步履匆匆。忙于工作的他,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与他共事多年的村干部黄琴说:“我看着葛书记从一个小伙子走到不惑之年,一直在忙碌奔波,积了一身病。他的肾病严重的时候,因为吃药整个人胖了一圈,但即使这样,他的脚步也没停过。”
有人问:“这些年你吃尽了苦,到底图什么?”葛剑锋这样回答:“年轻时,我挣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而带领更多人努力拼搏,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这些年的真正所图。我是农民的儿子,办好农村的事情就是我的追求。”
至今,葛剑锋还记得高峰村一位名叫罗来凤的老人。“他跟我聊起,没想到高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家乡的百姓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听到这样的话,葛剑锋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一切付出都值得。
近日,葛剑锋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