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溪流水皆通海 十里青山半入城
冬日的常熟丝毫不减秀色
天空蔚蓝 树木茂盛 河水清澈
2020年以来,在常熟人的精心守护下,“常熟蓝”逐渐变成了“常态蓝”。
来看成绩单
2020年,常熟PM2.5平均浓度以31.7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较上一年下降了12.9%;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同比上升了5.8个百分点,完美达成年度PM2.5考核目标,并实现二氧化氮、臭氧等六项指标的全面达标,重污染天气比率大幅下降,空气质量达新世纪以来最优水平。
怎么做到的 ?
<科学规划 协同发力> 推进工业企业减排
在常熟,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一套自己的法子。去年,本市发布了《常熟市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市金属加工、纺织、印刷、塑料橡胶、注塑、文教工美等行业53个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专项治理。
▲印染企业油烟装置升级改造
编制“一企一策”整治方案
在对全市所有涉气工业企业现场核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本市建立了挥发性有机物清单库,累计排查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2460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精准施策,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管控。
▲ 在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环保管理中心,能够清晰地看到厂区每个烟囱污染物排放的实时浓度和达标情况。
全力强化锅炉和工业窑炉整治
对全市73台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气锅炉进行低氮改造,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50毫克/立方米;对20台1蒸吨/小时及以上生物质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低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
▲ 电子行业VOCs全过程污染控制
<协同作战 联合发力> 加强机动车源头管控
汽车维修行业是汽车后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汽车维修行业污染排放问题,却严重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本市紧抓汽修行业集中管理,加强源头管控,倒逼汽车维修行业加速升级,在全省率先建成两家集中式汽车钣喷中心,采用封闭性钣喷工艺流水线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备。
▲ 市文邦钣喷中心项目
▲ 市创领钣喷中心项目
坚持“车油路企”统筹
以高污染、高排放为重点,结合蓝天保卫战的要求,切实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督管理。常熟生态环境局会同市交警大队开展高排放柴油车路检抽测工作,33次路检检查车 595辆,发现不合格车辆83辆,扣留16辆通行证,下发整改通知书73次。
启动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程
目前,21家加油站已全部完成改造。同时,本市大力推进8家年销售汽油量大于8000吨的加油站进行三次油气回收建设工作,目前5家加油站已建设完成。
▲ 查处非法加油站
<以点带面 不留死角> 严控扬尘污染治理
夏治“臭氧”冬治“霾”,由于冬季气象条件和外部输入等原因,较容易出现雾霾天气。
资料图
严控重点企业排放
常熟生态环境局对全市火电(包含自备电厂)、钢铁、玻璃等高架源排放企业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及配套在线仪运行情况的全覆盖检查。同时,采取乡镇交叉互查等形式对印染、化工、包装等行业600多家企业开展全方位督查。
▲ 碧溪街道互查人员检查梅李镇印染企业废气治理设施
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
常熟生态环境局会同住建、城管、交通等多部门,对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现场检查,留住年末的蓝天白云。据统计,去年本市月均降尘量1.68吨/平方公里,较前一年同期下降约20%。
▲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
▲建设半封闭物料堆场
持续开展降尘量监测
以“绣花功夫”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一方面,对城区主干道和主要支路开展冲洗、洒水、洗地、雾炮等作业,保持道路湿润无积尘无扬尘。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移动源管控,完善提升区域内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切实提高道路畅通率,减少车辆拥堵造成的尾气过度排放。
▲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同时,引进“天地一体”大气环境监测体系,通过走航监测织密全方位、高时空的动态监控网,精准捕捉大气污染源隐患,并实现快速响应、立即处置,形成一体化联动的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模式。
▲开展“天地一体”溯源走航监测
大气污染防治更加精细化
“常熟蓝”逐渐成为“常态蓝”
这份“亮丽答卷”有你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