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一年,宿迁人的“人情账单”缩水了

2021年01月11日 14:00:18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年终算一账,心里直发慌。一年血汗钱,一半人情账……”这段顺口溜曾是宿迁人情风盛行的真实写照。

  然而,过去一年,宿迁人用文明新风盖起了一座“人情减负大楼” 。

  2020年1月10日,宿迁发布了人情新风“宿9条”,全市上下按照“全要素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领域推进”的思路进行全面推行。

  “宿9条”发布10天内,央视、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近200家媒体发布报道1.2万余条,累计点击量超6000万次。省文明委以专题简报形式在全省推广。

  宿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带头吹响人情减负“集合号”。宿迁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执纪;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牵头组织“人情减负我先行,机关干部作表率”主题活动;宿迁市委组织部将人情新风“宿9条”学习宣传纳入“党员活动日”。

  基层各地在推行“宿9条”过程中,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

  沭阳县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人情减负365”文明实践活动;泗阳县突出建强村居阵地,探索人情新风“12345”工作法;宿迁经开区各居委会为居民免费提供红白事办事场所;市湖滨新区将人情新风“宿9条”要求融入各村居(社区)村规民约,实现辖区全覆盖;市洋河新区编排《人情减负顺口溜》,在新型农村社区设置“追思堂”,统一提供规范服务。

  2020年8月,宿迁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又联合主办了以不摆“升学宴、谢师宴”为主题的盖“无价之楼”寻“新风”锦鲤网络活动。短短3天时间,宿迁人情新风“大楼”盖到近300万层。“宿迁对升学宴说NO”话题连续3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相关阅读总量超过2300万人次。

  从不要彩礼、不办百日宴到不办“升学宴”、拒绝“谢师宴”,人情新风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自觉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让人情回归“亲情爱情友情”,在城乡吹起一阵阵文明新风。

  不要彩礼

  沭阳县桑墟镇“小大姐不要彩礼”公开承诺活动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乔迁新居不收礼

  宿城区项里街道红星社区、泗洪县临淮镇胜利村结合新农户搬迁入住仪式,开展“乔迁新居不收礼”主题活动。

  小事不办

  泗阳县王集镇花园村规定只办婚事白事,其他一律不办,办了也不随礼。

  “宿9条”与疫情防控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宿迁各地发挥人情新风“宿9条”导向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把践行“宿9条”与疫情防控有机融合,让防疫工作更添浓浓的人情味。丧事一律简办、喜事一律新办、小事一律不办等“三个一律”成为群众行动自觉,涌现出“只有自家人参与的特殊婚礼”“仅有4个人参与的百岁宴”等简办新办的典型事例。

  鞠躬谢师

  2020年8月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集体谢师仪式在宿豫区举行,20名高三、初三毕业生身着传统服饰向老师鞠躬行礼……

  人情减负写入村规民约

  “过去一年,我们全村取消乔迁、‘剃毛头’等宴请一百余起,农民户均人情支出同比下降近六成,我们重新修订村规民约,红事随礼不超50元,白事随礼不超100元,将人情减负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引领村民除陋习树新风。”泗洪县双沟镇雪二新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波高兴地说,“卸下‘人情包袱’,大伙轻装上阵,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深入开展“123”工作模式

  宿城区屠园乡古河社区是宿迁最早开展新型农民集中居住的试点社区之一,自“宿9条”推行工作开展以来,古河社区深入开展“人情减负”主题活动,通过一支队伍、两个阵地、三个协会的“123”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了“人情减负”。 

  婚事简办

  泗洪县重岗街道社区工作者刘益铭和未婚妻朱小春将办婚礼节省下来的20万元用来创业。他们注册成立江苏春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农产品销售,一年纯收入达50万元,同时带动近50户农户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

  参加集体婚礼

  “我们积极践行人情新风‘宿9条’,响应婚事新办号召,为人情做减法,为新风做加法,引领践行文明新风尚。”在2020宿迁市大型集体婚礼活动现场,高佳敏、龚雪亮作为新人代表发言。

  ……

  一项项别出心裁的活动,既不是“大水漫灌”,也不说空话套话,而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宿9条”要求融入群众生活,引导群众明白道理、内心接受、自觉参与,营造了家喻户晓、覆盖城乡的浓厚社会氛围。

  通过大力推行人情新风“宿9条”,全市户均人情消费事项明显减少、消费负担明显下降,全市同比人情事项减少三成以上,户均人情支出降低4成。

  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超过90%的村居(社区)已将“宿9条”相关内容整合进村规民约,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立“支事”协会、吹奏协会、流动餐饮协会等230余个,组建人情新风志愿服务队近1300支,泗洪县办起286个文明新风堂……

  一粒粒新时代文明的“种子”

  让人情新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1月10日)是宿迁市《人情新风“宿9条”》颁布一周年的日子了。近日,在“宿9条”颁布一周年的前夕,记者走上街头采访了市民朋友们,听听他们说一说这一年来自己生活因“宿9条”而发生的变化。

  市民徐女士:“在过去的这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参加宴席的时候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很多。在过去,很多人好面子,办宴席的时候喜欢讲排场,安排的菜品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造成浪费。‘宿9条’发布后,人情风中的铺张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弘扬了文明新风气。”  

  市民魏先生:“我们宿迁发布《人情新风‘宿9条’》我觉得非常好,顺应了时代的趋势,也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全国都在提出要推进移风易俗,新时代要有新面貌。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也在用行动践行着‘宿9条’。过去人情来往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很多人都感到这是一种严重的负担。我们父辈在人情往来上的观念都比较陈旧,往往会有一些攀比的心理,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短期内也难以改变。但我觉得作为青年人,我们就应该有新思想新理念,跟上新形势。我今年24岁,刚毕业没多久,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们在一些人情来往上都会有意识的减少礼金的数额。”

  市民倪女士(酒店负责人):“‘宿9条’发布的这一年来,我明显能感觉到我们酒店承办的酒席种类发生了变化。以前除了婚事和丧事之外,我们还会接到很多乔迁新居、买新车、满月酒、周岁宴等订单。过去这一年,除了婚事和丧事之外,其他种类的酒席订单变少了很多。我觉得这与‘宿9条’中提倡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很有大关系。”

  市民朱女士:“以前回老家出礼,很多丧事都大操大办。唱唱跳跳好几天。宴席也会摆个几天,这无疑是一种铺张浪费。过去这一年,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宿9条’发布后,很多地方的村委会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村民们也都从心底里赞成和支持丧事简办。我觉得丧事简办是一种节俭的新风尚,既厉行节俭又避免了扰民,这种风气值得提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