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牢固树立“因河施策、系统治理”的工作思维,系统推进生态幸福河湖建设,不断厚植生态文明底色,打造“幸福水天堂”生态名片。
在姜堰区白米镇刚刚整治好的白南河畔,记者看到两侧河坡上已经种上了护岸植物,清澈的河水蜿蜒流过,勾勒出一幅风景旖旎的美丽画卷,营造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
白南河是老通扬运河的一条支流河道,也是姜堰区的一条镇级河道,全长1.4公里。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没有整治之前,白南河河坡坍塌、淤积严重,沿河乱推乱建现象也比较普遍,跟现在的高颜值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2020年7月,当地政府围绕生态样板河道的建设标准,对白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
姜堰区白米镇副镇长、白南河河长申高峰:“前后共铺设管网4.8公里,封堵排污口36处,铺设各种草皮花卉将近有一万平方米,通过整治,大大改善了沿河两岸的居住生活环境。作为镇级河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地落实好长效管护机制,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确保管护到位。”
2017年,泰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市各县、乡、村级河长也都切实履行河湖治理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常态化巡河护河,市、县级河湖长巡河(湖)履职超过2000人次。泰州还抓住推行河长制的有利契机,落实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让全市老百姓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水城水乡生态环境。在沿江通南地区,强化长江岸线空间管控和节点治理,保护好湿地资源和饮用水源地,推进沿江生态走廓建设;加强高沙土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排涝通道建设。在里下河地区,高起点规划兴化全域和姜堰部分区域的河湖水系,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和退渔、退圩还湖步伐,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里下河水乡风貌。在中心城区,全面清淤疏浚河道,消除黑臭水体,实现江淮水系的互济互通,构建新的“双水绕城”滨水空间,打造亲水、人文、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完成261条、678公里的生态样板河道打造;完成6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任务并通过长江委验收销号。在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原来位于长江大堤外的码头堆场,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江滩绿地。
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文杰:“我们公司一期堆场面积总共十五万平米,我们拆了七万平米,将近二分之一,对我们公司运营有一定影响,但是为了长江大保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所以我们利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把整个中央堆场全部拆除,然后复绿。”
2018年10月,泰州沿江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对违法违规占用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进行清理整治,切实保护长江岸线资源。
高港区河长制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滕智超:“我区列入整治清单共有十二个,其中规范整治项目五个,拆除取缔项目三个,现状保留项目四个,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区十二个清理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并于2020年6月底通过省级销号验收。”
十三五期间,泰州不断把河湖长制“全面见效”向纵深推进,全市河湖总体环境持续改善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河湖基础支撑。各地立足河湖实际,坚持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水岸同治、全域共治,狠抓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水体污染源头治理、河湖水系连通畅流,促进水质全面提升。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1.7%,连续五年保持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