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113项新技术、填补29项技术空白!援疆专家让伊犁有了稳稳的“医靠”|苏医援疆笔记

2021年01月01日 14:29: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2020年,来自伊宁县的女护士小宋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小感冒带来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幸运的是,伊犁州友谊医院江苏援疆医生徐骁晗的到来,让伊犁州首次通过应用“救命神器”ECMO,挽救了她年轻的生命。

  2020年,来自巩留县的少数民族群众老马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一次高处坠落骨折引发的急性重症肺栓塞,也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同样幸运的是,巩留县人民医院第一天上班的援疆副院长王浩所带领的江苏张家港援疆医疗团队,妙手仁心,成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2020年,这样的故事总在天山脚下、伊犁河谷中反反复复的上演着,故事的主角有着相同的名字——“援疆医生”……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百姓健康福祉息息相关,是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2020年,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接过历史接力棒,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崇高精神,从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培养人才队伍、携手战“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推进健康伊犁建设,让伊犁各族群众有了稳稳的“医靠”。

一个专家带动一个学科

  2020年4月,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87名队员“组团”抵达伊犁,分赴包括兵团在内的伊犁州17家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因为他们的到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伊犁州实现了多项医疗技术从无到有、由少及多、多化到精的一次次突破。

  他们中有万里送光明的张为中:2019年7月,新疆警察艾科热木在执行任务时被树枝戳伤了右眼,在乌鲁木齐就诊无果面临摘除眼球的风险时,他远赴南京求诊时任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的张为中,最终通过3次手术保住了眼睛。2020年春天,因疫情受困无法前往南京复诊的艾科热木,却在伊犁州友谊医院见到了跨越万里而来的张为中。当他们老友相见双手相握时,是张为中跨越山海为更多新疆人民送来光明的希冀!

  他们中有万里送技术的李建民:昭苏县是位于伊犁州最西南的一个高原边境县,群众前往上级医院看病路途远耗时长。昭苏县人民医院援疆专家李建民副院长到岗后,针对当地心脏疾病多发的状况,充分调研当地人员梯队及设备配备等现状,新开设介入科,引进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临时起搏等新技术新项目。从5月21日李建民开展昭苏县首例急诊心脏支架植入术,到目前累计完成手术共计105例,在他的指导下,这类手术昭苏县人民医院相关团队都已能独立开展。

  他们中有首次利用“筷子技术”经鼻内镜切除颅咽管瘤,治好“天山童姥”的翟伟伟;他们中有开展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为骨关节疾病患者带来福音的何伟东;他们中有开展新疆首例FEM-X1股骨髓外定位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徐志宏……

  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业使命,为边疆百姓带来平安和健康更是他们的援疆初心。

  据统计,截至目前,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已累计接诊50996人次,指导和直接参与各类手术4684台,其中三四级手术2351台,抢救急重症病人3275人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13项,29项医疗技术填补了伊犁州空白,4项医疗技术填补了自治区空白。

  据伊犁州卫健委副主任、江苏援疆干部吴海峰介绍,自1997年中央做出援疆工作部署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高位推动,先后派出了十批援疆医疗队来到伊犁州,在技术、人才、管理、项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全体援疆医疗队员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把内地先进的管理理念、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运用到援疆实践中,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已经形成“一个专家带动一个学科”的良好局面。

从“骑车带人”到“教人骑车”

  光治病,不把当地医生队伍带出来,援疆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再怎么拼命工作,一年半下来救治的病人也有限,关键还是要培养并提高当地医生的医疗水平。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深知这一点,对口援疆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要 “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为此,他们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民族医药融合发展,9月23日,由援疆专家孙云飞副院长牵头,伊犁州中医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江苏省中医院伊犁分院,由此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将得到全面的合作与帮扶,从而给伊犁州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与此同时,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伊犁州中医医院援疆团队积极探索援疆新模式,组织开展“江苏名医云援疆”活动,半年之内已与相隔万里的江苏开展远程会诊和授课10余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使伊犁本地患者足不出州就能享受到江苏省名院名医的优质服务,也让边疆的医务人员得到了最直接的培训和指导,得到了伊犁各族患者和医院医务人员的一致赞誉。为让各族群众更加充分了解祖国丰富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援疆专家还组织开展“苏伊中医药文化大讲堂”,12月4日,他们来到了活动的首站伊犁丝路职业学院(筹备),在各族学生的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种子”。

  6月4日,覆盖伊犁州8县3市儿科专业的《儿科消化镜及呼吸镜疾病新进展》培训班在线举办,针对儿童呼吸与消化常见疾病治疗技术国内外最新进展,伊犁州友谊医院援疆专家朱丹荣、戴银芳带来了新思路、新技术、新成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伊犁州友谊医院借助“组团式”援疆专家优势,开展跨专业领域多学科交流研讨,开阔并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救治能力,使儿科学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在伊宁市人民医院,有一位“李老师”,她就是援疆专家李冬梅副院长,进疆以来,她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结合现有医生情况,每周进行一次专业讲座,针对医生现有基础,进行细致的准备和强化授课,补实现有薄弱环节,同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最前沿的进展,并进行每周一次的三基知识考试,打牢专业基础,提高业务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在李冬梅的严格要求下,当地医生学习从不敢打马虎眼,每堂课都认真听讲做笔记,生怕考试不合格,被“李老师”批评。

  吴海峰说,“组团式”医疗援疆工作最大的成果不是“骑自行车带人”,而是“教会别人骑自行车”。为更好地培养伊犁州本地医疗队伍,他们全面建立了“师带徒”、“专家带骨干”、“团队带团队”结对帮带关系,统一制定帮带目标责任书,建立“一日一解析、一周一讲评、一月一座谈、一季一回顾、一年一评比”的“五个一”帮带工作机制,多途径多维度压实帮带责任,努力培养好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截止12月底,援疆医疗队员与本地医生合作申请获得自治区级课题(科研)项目3项,指导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247场次,培训卫生技术人员14404人。

  着眼于提高受援医院管理与学科诊疗水平,优化医疗卫生人才结构,通过“本地骨干送出去”的培养方式,由江苏援疆培训项目支持,今年集中组织了30名州直医疗卫生骨干,赴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等单位,开展为期6个月的跟班见习,在实践一线练就过硬本领。今年还在浙江大学举办了医院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50名州直属各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大力推进伊犁州医疗机构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建设。

各族群众公认的“惠民工程”

  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有了良好的医疗队伍,还少不了更好的硬件设施与科研平台。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进疆以来,充分调研,积极争取,得到各方大力支持,由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投入项目资金3500万元建设伊犁州临床医学研究院。该研究院由江苏省人民医院与伊犁州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也是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伊犁分院,主要开展伊犁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传染病的科学研究、培训教学、医学新技术转化工作。

  截至目前,苏伊两地专家已经通过研究院平台开展了《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肺癌术后并发症、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互联网+模式下的全疾病周期智慧RIC训练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基于VEGF介导新生血管形成构建的控释型奥曲肽/黄芩素纳米胶束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等6项研究课题,还有医学人工智能、卒中地图、过敏性疾病等十余项研究项目正在陆续展开。

  2020年,研究院邀请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国内顶级专家团队三批31人来伊开展学术交流,涉及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眼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超声科、护理、科研管理、医院宣传等多个专业学科。

  在研究院举办的第一期消化内镜技术培训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上,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汤琪云团队不仅为来自8县3市相关科室专业医护人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科方面的学术报告,还通过云视讯,进行了4例手术演示。认真观看完整台手术的伊宁县人民医院李宏林医生说:“这两天,通过江苏省专家团队的精彩授课,尤其是现场教学、手术演示、同步转播,满满的全是干货,使我们所有参加培训医护工作者都收获颇丰。”

  据吴海峰介绍,针对伊犁州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江苏省医疗卫生援疆工作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组织江苏省对口援助单位专家组多次来伊进行医疗机构设置论证,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各类卫生建设项目,为伊犁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定位把脉,规划蓝图,不断加大援助力度。尤其“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医疗卫生援疆已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9.23亿元,用于支持伊犁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极大提升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成为各族群众公认的“惠民工程”。

  下一步,江苏省医疗卫生援疆工作将结合伊犁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以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和区域均衡布局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伊犁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苏伊两地同频共振 携手战“疫”

  因为疫情,2020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没有核酸检测实验室,江苏援疆干部帮助建了起来;没有核酸检测人员和能力,援疆医疗专家及时赶到手把手教了起来;没有防疫物资,江苏援疆工作组马上协调进来……7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新疆再次发生后,江苏省第十批援疆(伊犁)医疗队持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坚守各自岗位的同时,在后方的坚强保障下,积极参与到联系防疫物资、开展核酸检测、保障医疗服务等抗疫工作中去,全力奋战在伊犁州防疫第一线。

  核酸检测能力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力“武器”。8月初,由江苏张家港永钢集团捐赠190万元建造的伊犁州巩留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正式投用,帮助巩留县实现了核酸检测从无到有的跨越,为当地疫情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

  有了设备,没有检测人员和能力也同样让人一筹莫展。乌鲁木齐刚出现新冠疫情后,霍尔果斯计划连夜对有乌鲁木齐旅居史的人群进行核酸检测,虽然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刚建成PCR实验室,但是因为技术人员缺少实战经验一直还未开展相关工作。连云港援疆工作组得知情况后,立刻连夜协调连云港市中医院援疆医疗队队员、检验科医师侯思南前往助力,带领当地医院的检验科首次正式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经侯思南手把手传帮带,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的4名检验师很快全部具备了独立检测核酸的能力。

  吴海峰说,年初疫情初发,虽然还未进疆,但广大援疆医疗队员心系伊犁,在省援伊前方指挥部的统筹安排下,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伊犁州筹措急需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协助受援地战胜疫情。

  援疆医疗队进疆后,更是在协助规范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核酸检测实验室规范建设与设备采购、核酸检测人员培训与带教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帮助提升受援地疫情防控能力。抗疫路上,苏伊将始终同心同行。

  (供稿单位: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前方指挥部 撰稿/李涛 编辑/沐梓)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