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本 明权责 重效率 全力提升城市治理综合效能|赋权赋能,综合执法改革看秦淮⑥

2020年12月30日 11:04: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南京市秦淮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去年以来,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问题导向,向改革要动力,探索形成了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两赋两强”街道集成改革模式,取得积极成效,有关做法在江苏全省推广。我苏网特别策划《赋权赋能,综合执法改革看秦淮》主题报道,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秦淮经验”,贡献“秦淮力量”。


  我苏特稿记者/唐宝妍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中国城市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从来就不缺少人类的抒写和智慧。时代淬炼,发达的工商业越来越成为城市量级的通达之路,而人本,却始终是一个城市最原始的底色,也是城市治理的唯一旨归。

秦淮风光 图源网络

  去年以来,秦淮区成为南京市首个开展综合执法改革的试点区域,作为南京的中心老城区,这片曾为城市文明发祥的土地,如今又在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两赋两强”模式下激发出了新的动能,在城市治理上走出了让基层满意、让人民幸福的特色路子。

     “堵疏结合”  一支队伍、一次上门解决出行治理难点

  位于秦淮区中部的瑞金路街道身处老城中心,以往的城市规划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道路的狭窄对人们出行造成的不便。瑞北街是辖区内较为典型的快递行业集中运营点,每逢“双十一”这样的节点,快递倚门出摊、车辆停放占道等问题就尤为突出,而周边又临近瑞北小学,因此一到高峰时期,人们的出行便成了一大难题。仅就12345平台,平均每月就有8到10起投诉电话反映相关的占道和出行问题。

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在快递点巡查

  如今快递占道的投诉数量已经彻底归零,而这个转变便来自于秦淮区综合执法改革后行政处罚权的下移。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坚持“堵疏结合”,在“堵”住源头、加大处罚的同时,真正把执法融入到服务中去,切实为居民“疏”解实际困难。一方面,执法检查小组联合城管市场安监消防进行门巡查,城管查看占道、车辆乱停放的问题,市场局查看营业执照,消防部门查看火灾隐患,安监部门则检查经营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站点内住人的“三合一”现象。这些以往分属与不同部门的职责板块,如今一支队伍、一次上门就可以解决,综合执法同时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形成了1+1>2的执法效力。

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对违规快递点开具的责令整改通知书

  另一方面,执法小组还充分考虑到快递站点的实际难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疏通”。为了解决快递车辆占道引起的交通拥堵问题,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与街道停车办进行了沟通和协调,在特定的高峰段内免费提供一个车位用于快递车辆的停放,这样既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出行问题,也为快递站点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方便。“从行政执法权下移基层以来,我们手里的权力虽然大了,但我们从不敢乱用,把执法真正融入到服务人民中去,让执法更具有人情味和土地气,这是我们的信念,也是我们的追求”,瑞金路街道城管科科长谢宏飞说。

  拧紧安全阀  棚户区综合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

  作为老城南,双塘街道有53个老旧小区,其中无物管小区18个,包括秦淮区最大的安置房小区来凤小区、0.3平方公里的高岗里荷花塘片区的棚户区等等。棚户区街巷狭窄,房屋老旧,居住人员复杂,租住流动人口多,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一直都是难点。今年以来,双塘街道在推进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上着力聚焦棚户区治理,在综合治理效能上又获得了新的提升。

双塘街道执法队员夜间巡查飞线充电

  “我们这个片区原本就是棚户区,整体的环境是比较差,但是这几年确确实实感觉不管是在环境卫生、安全整改还是垃圾分类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荷花塘片区生活了将近20年的黄丽珍告诉记者说。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年老居民偏多且安全意识不高,棚户区内私自拉扯电线给电瓶车充电的现象处处可见。这样的现象,一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棚户区的整体风貌来说也是雪上加霜。对此,双塘街道综合执法局启动“飞线充电”整改行动,在每日巡查中将飞线充电作为巡查整改的重点内容,同时在夜间用电高峰期进行不定期巡查,确保安全零事故。据悉,截至目前,双塘街道已整改飞线充电事例100余起。

厨余垃圾集中收集车

  此外,双塘街道综合执法局还先后对棚户区内的流动摊点进行了50多次取缔和处罚,对6家门前三包没有落实的小餐饮店小商铺和3家倚门出摊的商户进行了处罚,三个中队联合公安民警取缔了1家无证经营麻将档,在垃圾分类上还创新了利用三轮车同步播放音乐的厨余垃圾集中收集方式。“可以说这些都是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的成果,在之前真的是九龙治水我们是想管也管不了,只能干着急”,双塘街道综合执法局局长吴刚感慨道。“两赋两强”对棚户区居民而言,意味着有了更多改善居住环境的机会,因为那些生活里平常的绵绵细节,只有基层人员才会更清楚。

  织牢“一张网” 城市治理更要依靠网格化力量

  老城区的居民小区情况多为复杂,单靠综合执法局的力量,无法做到线索的全面掌握和方方面面的执法管理,为此,秦淮区的多个街道都建立了由社区工作者、义工、物业公司等组成的网格化机制,以做到及时检查、迅速介入和实时处理。通过鼓励和支持社区积极分子参与治理,实现执法管理和社区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不仅对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在基层的城市治理中发挥出了切实的效能和作用。

对金城1号违建进行拆除

  12月25日,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接到社区网格员线索,在金城1号发现顶层私自违建现象,执法局迅速出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拆除。“有很多的违建都非常隐蔽,我们很难发现,并且执法小组的确也无法做到24小时的实时巡查,这时候网格化的机制就能够成为一种补充力量”,瑞金路街道综合执法局局长倪军说。12月28日,在瑞金新村小区又发现一起院落私自搭建违章建筑进行经营的现象,同样也是由网格员提供的线索,倪军介绍说。

夫子庙街道综合执法局巡查垃圾分类情况

  这种网格化的巡查机制在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方面,则得到了更多普遍的应用。夫子庙街道创新性地将垃圾分类与人口普查进行协同宣传,依托社区网格力量,确保通知到每一户、每一人。在巡查方面,坚持点面结合,在街道内的每一条道路上均设置了3-4人的巡查力量,同时又成立了机动执法小组,对辖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全面巡查。自11月南京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夫子庙街道已作出对物业小区、个人等的处罚60起,在推进垃圾分类、优化市容市貌方面,依靠网格化的力量,已经形成宣传、巡查、处罚“三位一体”的良性闭环和工作模式。

  “我们还是要推进全科执法”、“执法的目的不是处罚,说到底还是服务老百姓”、“权力大了,压力也大了,可是懈怠从不敢讲”……这些来自基层执法人员的一句句话语,凝聚着综合执法改革后的微妙变化,从“看得见管不着”到“看得见管得着”,这其中跨越的不仅仅是权力的下沉,更是人本精神的重塑。十里秦淮,画舫凌波,而今正在“一支队伍管执法,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改革中淬炼新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