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2月30日上午9时24分,G8321次首发高铁从盐城站驶出,开往上海虹桥……标志着纵贯江苏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动脉”——盐通高铁正式开通。
这条全长158公里的高速铁路,以350公里的时速,迅速拉近了盐城、连云港等苏中、苏北城市与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至此,江苏“十三五”铁路建设任务完美收官,“三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
打通江苏沿海地区高铁通道
盐城至上海直达高铁“从无到有”
盐通高铁连接江苏盐城、南通两座沿海城市,设有盐城、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南和南通西6个车站。作为苏北地区首条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北连青盐铁路、徐盐高铁,南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进一步完善了长三角区域铁路网布局,也使苏北地区高铁初步成网。
首发高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体验。
“我们今天是特意请假过来的。”列车上,来自盐城中学的缪玲玲兴奋地和同伴们合影留念,“以前到上海要准备很长时间,路上吃的、用的都得备齐,以后一个多小时就能到,感觉就像在市内坐BRT一样,我们没事的时候去上海蹭美食也更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盐通高铁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每日将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6对。待2021年1月20日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后,将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安排列车开行,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47对。届时,盐城到上海虹桥直达最快1小时44分钟,连云港经由盐通高铁到上海仅需2小时59分钟。
盐通高铁创下中国高铁设计建造多个“第一”
从2017年12月全面开工,历时36个月完成项目建设,盐通高铁提前一年高质量建成通车。据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盐通总包项目部经理田万俊介绍,盐通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
第一次在国内高铁建设中采用的新型简支箱梁,第一次全线采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简统化接触网,第一次应用陶粒金属吸声式声屏障,第一座使用BIM进行设计优化并指导施工的动车所——南通动车所……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将持续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助力中国铁路更好‘走出去’。”
此外,盐通高铁还是国家首条以设计为龙头,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对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盐通高铁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设计的龙头作用,对设计、采购、施工进行深入融合,有效保障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稳定、投资可控。”
预计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
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以上县级节点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通高铁的建成通车对于加快推进国家沿海铁路通道建设,促进沿线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和经济要素流动,完善优化路网结构布局,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即将过去的‘十三五’,是江苏铁路高质量建设、跨越式发展、颠覆性巨变的五年,‘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齐头并进,多条铁路先后建成开通,全省高铁初步成网,‘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下一步,江苏将科学规划、谋划铁路发展蓝图,预计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以上的县级节点;到2035年提前全面建成“轨道上的江苏”。
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内铁路营业总里程为4024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2035公里。待2021年春节前连徐高铁开通运营后,省内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4204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2215公里,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52.6%、157.9%。
当一个个墩拔地而起,一孔孔梁串联点滴,一段段路横卧疆场,原本空旷的场地,如今高铁列车疾速飞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区域开放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牛鼻子”。今天,这条纵贯江苏沿海的“大动脉”通了,未来,“轨道上的江苏”将不断铺就新征程中的幸福路。
记者/孟晓晴 摄像、剪辑/谢自强 部分素材来自中国铁路设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