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一早,刚出太阳的冬日清晨依然寒风凛冽,远处天宁寺传来了厚重悠远的钟声。映衬着通中学子的朗朗书声和幼儿园孩童的咿呀嘻语,72岁的李吉兰穿着厚厚的棉袄,哈着气、搓着手,在寺街错综的小巷子里,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工作。
寺街西南营是市区现存最古老、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区域,同时也是濠河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内共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文保2处、市级文保5处,李方膺、胡长龄、范当世、史白、钱素凡等名人故居,是南通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这里也是南通唯一仅存的老平房区,老房子大多是木制结构,居民以老年人、新市民为主,再加上巷子狭窄,房屋紧连成片,消防车难以进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2013年,关注老街消防安全等问题的“寺街印象社”应运而生,一群热心退休人员自发成立了老街消防安全巡防队,不论寒冬酷暑、日晒雨淋,每一天、每一年都坚持巡查,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萌芽之中。李吉兰就是这支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
“趁着身体还不错,多为百姓做点事。”老街消防安全巡防队的重要工作是在分管的辖区内进行巡查,走街串巷,看看有没有不规范的行为,看看居民使用的煤气是否安全……李吉兰是寺街西南营的“土著”,对阡陌纵横的小巷十分熟悉,每天都要认真地在里面走上几次,看到乱拖线、乱用火的情况,就会热心上门,耐心告知问题和隐患,细心帮忙清理电线。前几天是冬至,寺街的老人们还保留着烧纸祭祖的习俗,李吉兰一大早就出来巡逻,几乎是挨家挨户地入门,就怕谁家一不小心烧坏了什么。待大家烧完纸后,她又细细巡了一遍,果然发现有的灰桶里还有未燃尽的纸仍在冒烟,她连忙到邻居家里打了几盆水,里里外外都浇了个遍才放心。
“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宁愿自己累点,也要为百姓做点事。”一边巡着街,她一边和记者讲起之前的经历。那是一个夏季,暴雨淹了整个寺街,没过膝盖的积水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唯一的出水口附近各种垃圾都被卷了过来。为了不堵住出水口,李吉兰搬来了树枝和桌椅放在周围缓解出水洞巨大的吸水力,撑着伞站在旁边捡走卷来的物件和垃圾,提醒居民绕道而行……整整4个小时,出水口没有堵住,水排掉了,可她却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大风也是李吉兰担心的天气之一,无论昼夜,只要起了大风她都要巡查,“老街里树高、电线多,一旦大树砸到电线,引起一点火花,这一片民居就受害了。”每次遇到砸在屋顶上、或绊住电线的大树,李吉兰都要第一时间上报,连续几天守在现场,待等修整完毕高高悬着的心才能落地。
近两年来,崇川区按照“尊重历史、整体规划、有机更新、改善民生”的原则,全面推进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由于街区房屋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为危房,结合街区的改造,也切实解决了居民们的实际困难。大量居民开始向外腾迁,李吉兰也不例外,但拿到了新房的她没有搬去新家,而是在老街里租了房子继续坚守。“既然在做巡防,那就坚持到底,等大家都搬了、我再搬。”谈起这些年的义务巡防,李吉兰说:“什么也不图,就为了团结、为了和谐,为了大家都能安安定定的过日子,好好守护寺街。”
青砖白墙、阡陌交通间,老街的日子如流水一般划过,家长里短、嘈杂热闹。李吉兰见证着人间烟火,也守护着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