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夏青蓬实,寒秋白藕鲜。”
初冬时节,天气干燥,而白藕可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并且适宜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所以白藕也成为了冬季餐桌上的常见佳肴。
而这养生滋补的白藕,是怎样从藕田来到餐桌的呢?
记者带你走进藕农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吧。
吴克和今年57岁,祖祖辈辈都是藕农,而他自身也拥有二十多年的种藕经验。因为通州市场竞争压力小,近五年来他一直选择在东社镇五马路村经营这60亩藕塘,并且聘请了一位采藕能手陈兴标帮他一起采藕。
早上六点,陈师傅就已经穿着防水衣,在水深过膝的藕塘里开始工作了,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四五点。虽然藕塘里早已没有绿色的荷叶,鲜艳的莲花,看上去一片荒芜,但淤泥之下却埋藏着一个个肥硕脆甜的莲藕,也只有这些职业挖藕人才能区分出哪些藕杆下面有果实。
只见陈师傅半个身子扎在淤泥之中,手拿着高压水枪,凭着自身十几年工作经验,摸索到藕的位置和深度,用水枪将莲藕周围的淤泥冲开,再小心翼翼地将长长的莲藕拔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技术活,既不能手太重把藕弄断,又不能力道太小,不然拔不出来。
最冷的时候水温逼近零下八度,即使戴着橡胶手套,里面穿着棉衣棉裤,也无法驱散水中刺骨的寒意。
陈师傅的手浸在这样的水里,经常要近十个钟头。采的多的时候能采一千多斤,采得少也有七八百斤,每个月下来收入上万元。
采藕从农历六月份开始,一直可以采到明年三月份,吴克和也经常加入挖藕行列。
另外,凌晨两点,吴克和还会将白藕运到批发市场进行售卖。
吴克和说:“虽然人辛苦,但是今年收入比前两年要好,亩产量平均两千斤。我们将藕卖到批发市场,批发价格每斤不超过三元,我一天能卖五六百斤。商贩再到本地销售,价格在一斤四到六元。”
一片白藕脆又甜,丝丝相连续前缘。为培育出绿色无污染的白藕,吴师傅的藕塘不打农药,自然生长。
对于怎样吃藕,吴师傅也有丰富的经验。
六月份采的叫花香藕,那种藕口感更嫩、更脆、更鲜,可以炒或者凉拌着吃,但到冬天吃的莲藕,它就更糯、更香、更软,一般用来炖汤或者红烧比较好吃。
吴师傅的藕塘也并不是每年都能获得丰收,如果遇到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就会亏损。
因为是看天吃饭的行当,吴师傅一路走来,虽然艰苦,但也保持着乐观佛系的心态。
“我们现在年纪大了,干两年就要结束了,藕塘如果收成好,我还会再扩展到100亩,以后还是看年轻人怎么发展。”
据了解,东社镇全镇有近300亩的藕塘,一个又一个挖藕人日夜辛苦劳作,换来了餐桌上一盘又一盘鲜美的白藕,为我们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