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12月20日下午,“践行嘱托开新局”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了苏南线的最后一站——江苏省苏州市。从苏州市区一路向西北方向,就到达了被称为“长江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张家港湾,这里西眺双山岛,北邻扬子江,从老沙码头到段山港,江堤岸线全长约12公里。
冬季的江面在午后阳光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来自船只的汽笛声嘟嘟作响。岸边矗立着张家港湾的地标建筑“鱼跃龙门”,整体呈现逆流而上的鲤鱼造型,暗示着激流勇进的长江精神。3D打印变废为宝的房子也给湾区增添了几分艺术风情,与张家港湾绿色生态的主题相互呼应。蓝天绿水、十里江堤的景象正真实地在这里发生。
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经也面临着生态红灯,随着港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水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低效码头占用生态岸线、散乱企业影响沿江生态环境、围垦养殖侵占长江滩涂湿地……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生产岸线就达到了9公里,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张家港依江而建、因江而生,港城人民却陷入了“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困境。为解决张家港湾的生态问题,2019年9月,张家港市启动实施“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建设。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取消了4万平米的产业规划用地,禁止在干流及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和危化品码头;同时,恢复生态岸线定位,将护漕港至太字圩港未开发的港口岸线重新定位为生态岸线,清理高污染养殖业、拆除沿江低效码头企业20余家。此外,湾区还以永兴村、小明沙村等沙上村庄为载体,保留村庄历史格局,提升整体村容村貌,保护村庄“活态文化”,重塑湾区人民的乡愁记忆。
据悉,张家港市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上总投入约37.6亿元,而原有的沿江企业每年可以贡献约2.5亿的税收,但在生态环境面前,张家港市下决心、下狠心要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构建起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下一阶段张家港市将继续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的任务’,着力打造沿江标志性示范工程,早日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好盛景”,张家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徐道娟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个承载着美丽乡愁与绿色梦想的最美江湾,依然在长江大保护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记者/唐宝妍 摄影/融媒体新闻一部 李泽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