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集中供暖终于来了 过去究竟是什么阻挡了南方的“供暖自由”?|我苏特稿

2020年12月18日 15:57:1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这个城市有望和冬季的湿冷说拜拜了,因为千呼万唤的集中供暖终于来啦!

  昨天(12月17日),位于南京江北的安置房小区迎江雅居举行了集中供暖开通仪式,近150户住户居民成为南京实施清洁能源分布式集中供暖后的首批受益者,从此远离了寒冬取暖只靠抖的日子。

  居民家中新安装的供暖设施

  长久以来,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为代表的“不南不北地区”处境尴尬,它们既没有北方室内温热的暖气,也没有南方一年四季宜人的气候,反倒是因为冬季过于湿冷常遭人诟病,那为什么多年来,上述地区没能像北方城市一样实现集中供暖呢?

  这要从一条线说起......

  1935年,竺可桢先生在其《中国气候概论》中提到了秦岭—淮河线,他写道:“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此后,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同时,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条线又多了一重身份:南北集体供暖分界线

  当时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供暖体系刚投入使用时,多为工厂、车间、集体宿舍等建筑供暖,随后逐渐为一些博物馆、大会堂等公共建筑设施集中供暖,再往后才慢慢为民用建筑所用。

  1957年 北京交通部办公大楼锅炉房(图片来源:新华社)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依据当时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因此在周恩来总理的主导下,于20世纪50年代划定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北供暖线,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

  这条线的划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来是合理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压力有所缓解,在沿用了60年后仍按照这条线“一刀切”就显得不再那么合理了。

  根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国地图按照建筑气候被划分为7个主气候区和20个子气候区,七个主气候区从冷到暖依次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

  对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冬长夏短,气候寒冷,冷空气频繁,普遍的供暖特点是连续供暖且供热时间长,达到150天~250天,室内温度20度以上,目前这两个区域都已经实施集中供热,属于“外挂抗冻区”。

  而温和地区以及夏热冬暖地区,由于其夏天漫长,而冬季非常短,且温度不低,全年没有抗冻烦恼。

  处在中间的夏热冬冷地区(图中黄色区域)就成了一个灰色地带、供暖盲区。从气候上来说,这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0~10℃,7月平均气温25~30℃,年日平均气温≥25℃的日数40-110天,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0~90天。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气温的日差较小,寒冷天气有2~3个月。从供暖角度来讲,供暖周期短,对温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反而是因为湿度太大的原因,导致隆冬时节,体感气温都较低,大概在0-10℃,需要“肉身抗冻”,尤以南京为抗冻榜榜首。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燃气管道的普及导致壁挂炉的应用越来越多,燃气壁挂炉+散热器/地暖成为南方采暖的主力军,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要求集中供暖的呼声。

  所以,作为抗冻榜第一名选手,南京今年终于进行了集中供暖的尝试。目前,南京所采用的是清洁能源分布式集中供暖,优先选择燃气作为热源,没有接燃气的条件的话,也可以使用电,费用是一样的。集中供暖工程实施方事先根据小区建筑面积核定了热源站建筑的规模,待热源站投入使用后,暖气便通过热源站经管道输送到每个用户家中。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收费情况如何呢?南京集中供暖工程实施方南京中燃公司介绍,小区通过单独建设分布式热源点,提供24小时集中供暖服务,供暖时间为90天。目前,初装费市场指导价每平方米220元,采暖费是每个供暖季每平方米30元。也就是说,一百平方米的房屋,每个供暖季的采暖费约为3000元。同时,暖气安装是在不破坏房屋原有装潢的情况下做明管,方便快捷。

  除了迎江雅居之外,今年年底前后,南京江南、江北将有8个小区陆续实现清洁能源分布式集中供暖,初装费及采暖费实施9折优惠。目前在南京会有一些工作人员到小区里面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如果这个小区的报装率达到10%左右,就可以申请集中供暖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南京居民将实现“集中供暖自由”。

  参考资料:

  《中国气候概论》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一篇文章告诉你,中国的供热情况有多复杂!》

  《千呼万唤的集中供暖终于来了!南京这个小区首个"吃螃蟹"》

  《尴尬的南北暖气线》

  《南北供暖线从何而来?》

  中国天气网官方微博

  编辑/王啦啦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