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创建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江苏这项做法获民政部推广!

2020年12月12日 19:37: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2月12日),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获悉,江苏困境儿童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并以简报形式将江苏省相关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今年三周岁的明明,家住姜堰区张甸镇朱顾村,父母都有智力障碍残疾,平时由肢体四级残疾的爷爷抚养,属于典型的困境儿童。据村支书介绍,明明的户口一直跟随母亲落在海陵区,当地没有他的相关户籍信息,今年六月,当地政府进行困境儿童排查时发现了孩子的情况。

  据泰州姜堰区张甸镇朱顾村党支部书记顾震莲介绍,排查到明明的情况后,村里立即向上级民政部门反映,将其纳入到困境儿童救助范围,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明明的语言和身体等方面发育迟缓,于是当地政府安排孩子前往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目前明明已按照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的政策,享受政府每月一千七百多元的经济救助,同时经过一段时间康复训练后,孩子已被安排到张甸镇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为排查解决像明明这样的困境儿童保障不到位问题,江苏省委今年将相关议题列入《省委常委会2020年度工作要点》并推动落实。

  泰州作为首批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试点的城市,在试点过程中发挥大数据优势,自上而下,整合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公安、检察、扶贫、司法等8部门数据信息,形成儿童名册及困境清单,逐级分解到村(居)。同时制定统一的评估表,按照统一的标准程序和政策尺度,自下而上,组织专业社会组织与村(居)儿童主任、乡镇儿童督导员及网格长、网格员混合编组,发扬“铁脚板”精神,对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等6大类55小类困境儿童,自下而上进行拉网式兜底排查,逐人登记造册。并且集中梳理疑难个案,组织县(市、区)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一事一议,清零入库。

  为了让困境儿童得到更精准的照护,泰州依据监护风险、生活风险、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将儿童困境分为红、黄、蓝、绿4个风险等级,实施动态精细管理。红色,生存危机、极高风险,需要政府紧急干预、全面保护;黄色,多重困境、中高风险,需要多部门综合施策、兜底保障;蓝色,单项困难、中低风险,需要精准帮扶、助力脱困;绿色,成长受阻、较低风险,需要靶向关爱、长期关注。同时,建立困境儿童应急救助程序。建立设区市、县(市、区)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快速联动机制,建立保护热线和信息平台,开通相关职能部门应急响应快速通道。

  江苏省民政厅在组织泰州等市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试点基础上,创建“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模式,形成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出台文件,将重病重残儿童纳入保障。

  据了解,目前江苏试点市困境儿童总数提升71.4%,江苏全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数量增长三分之一,漏保风险大幅降低。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