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20多位国际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他们与中方人士一道建立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托起了中国难民“生”的希望。
2020年距离那段惨痛的历史已有83年,今天的南京城祥和繁荣。
岁月更迭,历史永存。
追忆过往,珍爱和平。
——《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区”》
紫峰大厦下,中山路上,鼓楼医院矗立在繁华的南京主城。靠近医院东北角,有三座相连的建筑。虽然是冬天了,灰色砖墙上细长茂密的爬山虎藤蔓仍保留了一份生气。从树立的标牌可以看出,这三栋楼已历经百年沧桑。
1937年冬天,鼓楼医院还是金陵大学医院,是南京城内唯一一家对平民开放的医院,也是当时安全区内唯一的医疗救助机构。三栋老建筑中,一栋用红砖勾边的建筑最为特别,上面写着1892字样,说明它诞生的年份。如今,这里是鼓楼医院的院史馆。
这里展示着鼓楼医院的前世今生,更保留了医生威尔逊、化验师鲍恩典等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他们的日记中有这样一件事:
12 月 19 日,一位怀孕近 7 个月的 19 岁妇女李秀英,和父亲一同避难于设在安全区的一间地下室内。3 名日军闯进安全区施暴时,李秀英与其搏斗,全身一共被刺了三十多刀,昏死过去,被家人送往鼓楼医院急救,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之下,虽然流产,却奇迹般地保住了生命。
罗伯特•威尔逊,是那时鼓楼医院里唯一的外科医生。因为他的救治,李秀英成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位老人2004年去世,她生前的证词,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被收录在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中。
我要死了,我不管了,我就拼命的咬他,咬的他就叫,一叫两个日本兵就跑来了。就把刺刀拔出来,往我脸上戳。我脸上全是刀伤。血就哗哗流。过了一段时间,我流血太多,还有一刀戳在我的肚子上。我的肚子里还有个小孩,一下就昏死过去了。——李秀英
威尔逊这位31岁的青年虽然是美国人,却在南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937年冬天,他和医院20多位中外医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挽救被日军机枪和刺刀伤害的伤员。
从院史馆往南走三四分钟,就是医院的新门诊大楼了。大厅里钢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医院的志愿者和患者常在这里共同演奏,为的是让前来就诊的病患感到安慰。
楼上就是顾勤医生工作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在全球蔓延。3月底,南京鼓楼医院选派了重症医学科主任顾勤和副主任护师陈璐参加中国政府赴委内瑞拉抗疫医疗队,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顾勤说:“医生是没有国界的,83年前,国际友人无私救助了中国难民。今天,中国医生也要有所担当。”
顾勤告诉记者:“我们一定要不忘那一段的历史,铭记这些给我们无私奉献,帮助我们的前辈和一些国际友人。病毒是没有国界的,疾病是不分种族的,人类是个共同体,只有我们携手才能保护这个地球村。”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