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退休教师奔走十余年 只为留住长江中那一抹微笑

2020年12月08日 20:41:09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像当年做老师时一样,以自己的行动宣传江豚保护,只为留住长江中那一抹微笑。

  他用真诚打动国内江豚保护权威专家,认可廖家沟等水域是迁建江豚保护区的好地方。

  他用自己的方式孜孜以求,希望能在下一代的心中播下一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种子。

  他叫陈宜林,新华中学退休教师。为保护长江江豚,十余年如一日,从一个人的守望到一个群体的战斗,从江豚保护民间行为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长江大保护的浓厚氛围。

  “看到几头,三头?哦,五头,太好了!你们远远地看着就行,别打搅它们。”见到陈宜林的时候,他正在接电话,那是“护豚队员”陪同中科院长江江豚生存状态科学考察队一行在长江扬州段考察。

  陈宜林因为感冒没能到现场,只好电话“遥控指挥”。挂掉电话后,陈宜林拿出一叠江豚图样的剪纸,说是要送给科考队员。对于我的到来,他有些歉意地打招呼:“不要写我,多写写江豚吧,让更多人晓得,保护江豚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不要让后代只能在纸上看江豚的图样。”

  这位头发稀疏、说话带喘的老人,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之一,这份从14亿人里推选出来的荣誉,在他眼里,还不及看长江中“江猪子跃出水面那一刻”给他带来的激动。

  江猪子娇憨的样子,是他童年时代最美好记忆

  今年71岁的陈宜林,十年前从扬州新华中学教师岗位退休,在别人眼里,退休教师“很值钱”,他却选择了一个不赚钱,还要花自己钱的事——创办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到扬州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大、上海师大附中等学校开设“长江江豚讲坛”。

  “我们常说的‘江猪子’,学名叫江豚,是长江生态的‘活化石’,也有人说这是‘水中大熊猫’,你说金贵不金贵,需不需要好好保护?”对话陈宜林,他能把“三尺讲台”无限延伸,讲解江豚保护的话题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陈宜林的老家在杭集镇的船村,顾名思义,这村子紧靠水边,出行靠船。“小时候,大人为了阻止我们下江戏水,就吓唬说江猪子会吃人,其实那是非常可爱的水生动物。”陈宜林说,当年到扬州中学读书,每天都要乘渡船过廖家沟,“那里连着长江,经常能在水中看到江豚一上一下、追逐嬉戏,艄公总是将船绕开走,说是怕被江猪子拱翻船。”后来上学时读到宋代文学家楼钥的《渡扬子》:“江豚吹浪雨飕飗,望断天涯人白头。一舸乘风渡扬子,数鸥导我过瓜州(洲)。”陈宜林知道那是诗人写江豚在捕鱼时,将水下的小鱼带出水面,江鸥“趁火打劫”抢鱼吃的场面。

  至于江猪子能将船拱翻,那不过是人们行船妨碍江豚捕鱼,但从来没见过谁家的船真被拱翻,相反,江猪子娇憨的样子,成了陈宜林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记忆。

  一则新闻报道,让他“内心震惊,有了决定”

  参加工作后,陈宜林的职业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与江豚、生态、环保完全没有交集。2010年,刚刚退休的陈宜林偶然看到的一条电视报道中提到,长江江豚已在地球上生活了20余万年,但本世纪以来,随着航运的发展和沿江地区的过度开发,江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专家经科考估计,现存长江江豚的总量仅剩一千多头,被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列为“极危”物种。如果按照当下数量下降的速度,专家推测,不出10年,江豚就要灭种了。

  “我当时内心很震惊,暗暗有了决定——退休后就干这个:保护江豚。”陈宜林觉得,廖家沟水域就非常合适。

  廖家沟位于扬州东区广陵新城境内,上游为邵伯湖、高邮湖以及宝应湖,下游与长江毗邻。这里水域宽、水质好、环境佳,上游的湖泊来水可与长江潮水自然交换。

  这样的水域,能不能建成江豚保护区?这个大胆的想法,让陈宜林兴奋不已。问题是,找谁呢?陈宜林上网查资料,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有类似的专题研究组织,于是立刻发邮件至中科院,联系到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

  “没想到王老师很快就回复我了。”陈宜林说。中科院的王克雄博士告诉他江豚活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陈宜林也都一一做了答复。

  他用真挚与坚持打动国内江豚保护权威专家

  “从一开始我就晓得,做这件事(保护江豚)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战斗,要发动更多人参与。”2011年7月,长江江豚保护向全国招募志愿者,陈宜林成为扬州最早的报名者。随后,他开始建QQ群,通过QQ群联系更多的社会人士与大学生志愿者,自发成立“扬州市江豚保护志愿者组织”,与扬州其他公益社团共同策划“扬州市首届公益文化节”,将江豚保护主题带入公众视野。

  为招募江豚保护志愿者,他还经常跑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江豚保护的理念,自掏腰包印海报、办展览,举办知识讲座,组织调研考察活动。

  这位退休老人逐渐成为扬州市江豚保护的一面旗帜,坚守与付出得到回应。2013年9月10日,中科院派出4人专家组来扬州廖家沟考察。考察活动从勘察线路、自费租船到担任向导,全部由陈宜林一个人完成。

  “扬州廖家沟水域环境出乎意料。” 专家组考察后给出评语,让陈宜林激动不已。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陈宜林与国内顶级豚类研究专家王丁、王克雄、郝玉江等一直通过电子邮件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以个人名义数次邀请专家来扬考察。他的热情和坚持深深打动了专家。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研究中心先后多次对廖家沟水域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行全方位调查与评估,并最终认定,扬州的廖家沟、邵伯湖、高邮湖适宜辟为江豚保护区。

  在扬州,保护江豚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自己的努力有了初步成果,陈宜林信心倍增。他开始系统学习有关江豚的专业知识,向专家咨询保护方案,组织发动江豚保护公益宣传活动,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课堂讲学,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家人也劝他:你年纪越来越大,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多好!参加公益活动,不仅耗费精力、不断往里贴钱,还捞不着个好,何苦呢?陈宜林却振振有词:“这个事总要有人做,我喜欢做。”

  因为喜欢,所以爱得真诚。陈宜林从最初一个人的守望到一个群体的战斗,扬州的江豚保护志愿者队伍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目前,扬州已拥有3个民间江豚保护组织,成员超过千人。

  陈宜林的保护江豚行动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海事部门先后出台方案,对江豚可能出没的水域加强保护,环保部门严控企业排污……从江豚保护民间行为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迅速形成“长江大保护”的浓厚氛围。扬州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久违的“江豚拜风”场景在扬州频频出现。

  想在下一代心中播下爱护环境生态的种子

  江豚小小的眼睛,嘴角永远上翘,因此,有人称它是“水中的微笑天使”。陈宜林说,每次看到这动人的微笑,他都会高兴好几天。

  这位老人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梦,那就是在扬州地区为这些可爱精灵寻找一个安全、舒适的新家,让它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嬉戏、繁衍……陈宜林表示,尽管到目前为止,江豚迁建保护区的设想还未见成果,但他不气馁,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江豚和长江生态保护,是他乐见的成效——最好的保护区已经建在大家的心里。

  “保护江豚,看似长江大保护中一件小事,其实是关系未来的大事。”陈宜林说,保护江豚的路他会一直走下去。也许将来无法再做太多的实际工作,但他可以像当年做老师时一样,以自己的行动宣传江豚保护,希望能在下一代的心中播下一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种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