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万尾花白鲢、39.3 万尾黄颡鱼奔涌入江被放流,5尾子二代中华鲟也首次在苏州欢腾入江。监测显示,目前长江流域的中华鲟总共才20多条,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万多条。今天放流的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都在三岁左右,整个生命周期在18年左右。
今天(12月8日)上午,苏州市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暨常熟市固定放流点启用仪式在常熟市滨江生态公园举行,以不断提升长江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持续做好长江生态修复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苏州共在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中投入3884.3万元,累计投放花白鲢、暗纹东方鲀、黄颡鱼、中华绒螯蟹等苗种1.48亿尾。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长江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试验站常熟监测站”和“常熟中华鲟监测救护中心”同时揭牌,将共同探索“长江大保护”、“校地合作”新模式。
自2003年长江实行禁渔期管理以来,苏州禁渔期管理范围和时限经过逐番调整,不断强化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目前,苏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已实现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的“四无”和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的“四清”任务。
全市长江流域5077艘渔船全部实现退捕,退捕渔船完成率100%,退捕协议签订率100%,捕捞许可证注销率100%,船网工具分类处置率100%。同时,不断加强长江干流“十年禁渔”执法巡查,铁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筑牢长江生态屏障,促进长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今年,苏州农业农村部门在长江干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重点水域,共出动执法人员1.81万人次,查处行政案件500起765人次,罚款81.87万元,移交司法处理案件68起111人次。
苏州还将进一步提高全民资源保护意识,继续开展增殖放流,切实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和长江流域其他地区一起,共同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和协调发展带。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