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车票,见证扬州人的“火车乘坐史”

2020年12月07日 19:19:59 | 来源: 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同学们,你们了解你们的爷爷奶奶年轻时怎么乘火车的吗?”

  “你们知道火车什么时候开到扬州的吗?”

  ……

  今天上午,张玉顺向朱自清小学的同学们讲述扬州人的“火车乘坐史”。

  为喜迎连淮扬镇高铁开通,这两天,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举办交通票证系列展,民间收藏家张玉顺带来了他收藏的上千张有关扬州交通的火车票、汽车票、轮船票等,这些旧票证见证了扬州交通的发展巨变,其中,展出数量最多的火车票,让参观者了解到了扬州人60多年来乘坐火车的历程,期盼早日圆上乘坐高铁的梦。

       40多年前的扬州火车票,其实是火车汽车“联票”

  “这两张火车票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张从上海到扬州,一张从扬州到上海,当时扬州没有火车站,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看,票面上都加了‘经(镇江)’字样。”张玉顺向同学们解释。

  “改革开放前,扬州不仅没有火车,汽车客运也不发达,为了方便扬州人乘坐火车,实行火车汽车‘联票’的方式。”今年60岁的张玉顺介绍,那时扬州汽车站有一个窗口,专门销售火车票或联票,后者乘镇扬班汽车直接到镇江火车站;从外地回扬如购买了联票,也是出镇江火车站就上镇扬班汽车。

  那时在扬州购买火车票,基本上是硬座,卧铺票需要到镇江火车站买且“一票难求”。如遇重大接待,则采取“计划票”的方式,张玉顺收藏了一张1991年3月的“介绍信”,是扬州宾馆服务台开给镇江火车站计划室的,要购买到西安的硬卧票两张,背后还注明车次和时间。

  “扬州窗口单位与镇江火车站有协作关系,如需紧急买票或购买卧铺票,事先要先跟对方电话联系,问清楚何时有票,然后再开‘介绍信’。”张玉顺说,到了1991年还这样,可见扬州人之前乘火车多不容易。

     团体客票、货物运单,见证镇江“中转”之路  

  四五十年前,扬州人个人乘坐火车不容易,单位团体就更难;货物运输与今天的快递相比,简直就是“蜗牛爬行”,因为都必须从镇江或南京“中转”。

  展览现场有一张团体客票,是1957年6月10日从西安到镇江,乘客为扬州工程建筑学校学生,人数达203人,与普通火车票不同,票面手写各项内容。“扬州的单位团体乘坐火车,最麻烦的是扬州与镇江之间如何走。”张玉顺告诉记者,像203人的团体,起码需要4辆汽车,一般单位当时没有这么多,要提前与扬州汽车运输公司联系,请对方派车接或送。

  现场还展出了几张《货物运单》,其中一张是扬州制花工艺厂购买的柴油缸砂制品,时间为1959年9月,从常州到达镇江后,运单上注明“交镇扬班转扬州地官第14号”。张玉顺说,小件货物可交镇扬班转,大件货物则在单位接到邮寄的《货物运单》后派车去取货。

     9岁时到镇江看火车,60岁家门口迎来高铁开通  

  “扬州人乘坐火车难,扬州的货物通过火车运输难,这样的情况到2004年得到彻底改变。”张玉顺表示,他至今依然记得扬州开通火车当天,扬州人欢呼的场面,如今高铁即将开通,喜悦之余,他通过票证系列展来展示扬州交通的巨变。

  “我的父亲原来是采购员,经常坐火车,我小时候从小人书上看到火车那么长,很神奇,于是缠着父亲带我去镇江看火车。”张玉顺介绍,9岁那年,父亲专门带他到镇江,请购买火车票的人帮忙代买了两张站台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从火车上下来那么多人,“真能装啊”。

  张玉顺原来在何园从事绿化、营销工作,扬州开通火车后,他多次到武汉,协作单位纷纷签旅游合同,因为扬州与武汉只差一夜的距离。张玉顺说,原来跟人家签合同没有这么爽快,就因为需要从镇江中转,浪费时间。

  最近张玉顺逢人就问高铁开通的具体时间,因为他想购买一张当天的票。“具体什么车次,开往哪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一下家门口坐高铁的快感。”60岁的张玉顺对高铁的期盼之情,依然像9岁时对火车的那样,这样的心情,所有扬州人都一样。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