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85后”男老师支教陕西绥德,一个多月家访55个孩子……

2020年12月02日 20:05: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家访,行走的教育。杨海波是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教师,今年8月,他主动申请到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明德小学支教。到了明德小学,他成为一年级(2)的班主任,他在教好语文课之余,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身为班主任,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实生活,家访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于是,从10月下旬,他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步行家访55个孩子,12月1日晚,他终于家访完最后一个学生。

  家访前,杨海波做足了准备工作,和班级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沟通,把孩子进入小学以来的一些变化给梳理出来列成清单,家访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到学生家家访他还给每位家庭带去了本学期在班级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推荐书目《小熊温尼菩》,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学校明信片,还送去了扬州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的理念。


架起扬州与绥德两地孩子的手写明信片↑

  11月28日,星期六上午室外的温度是零下7度,走访的这个孩子,是班级住得离学校最远的一个,每天上学接送骑摩托车要十几分钟,住在一个叫芋则沟的村子。杨海波老师早上步行了几十分钟,导航加问路,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住处。

  走进窑洞,把孩子开学以来的情况和家长汇报交流之后,聊起了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培养。开学短短的两个多月,孩子已经在家长的监督下养成了每天看课外书的习惯。听孩子妈妈讲,孩子每天晚上放学到家都能坐在门口的小书桌上自己看课外书,自己拼读拼音,真的是很了不起。

  临走时,全家都很热情,硬要留杨老师吃午饭,硬要骑车把他送到城里。杨老师再三感谢委婉拒绝后说:“今天天气好,走走路锻炼身体。”全家人都跑出门站在门口目送他到马路上,很令他感动。

  家访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次家访都让杨老师感动一次。小成的父母年龄都四十多岁了,对孩子比较溺爱,刚开学时曾经发短信打过电话说过,孩子在家不听话,在学校希望老师多加管教,外加上第一次月考语文数学成绩不理想,家长特别地着急。大半学期过去了,小成进步是非常大的,从刚开始的写作业拖拉到现在利索,而且书写还非常漂亮。

  家访推开门时,妈妈很开心地说:“杨老师,我家孩子现在跟开学比,进步可大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了,杨老师,你能教教我,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让孩子变得更好!”杨老师从小成的上课点滴变化开始说起,讲述了开学初到现在的变化,告诉家长要有耐心,每天的亲子教育要有恒心,每天工作再忙都要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家里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一味地批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家长写来一封表扬信↑

  办公室的老师开玩笑地说:“杨老师,你已经是绥德通了,绥德县城的大街小巷你都认识了,太厉害了。”短短的一个多月,杨老师已经步行走访班级55个孩子的家庭,了解了陕北人的风俗习惯,真心感受到了陕北人的热情与真情,感动满满:有的生活很艰辛,却满怀希望地努力奔跑‍、有举全家之力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此外,杨老师还会和家长沟通,询问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的困惑,宣讲扬州市邗江区新家庭教育的相关理念,现场教家长怎样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收到了班级家长的热烈欢迎。学生张雅荷家人握着杨老师的双手动情地说:“从我们父母开始上学至今,杨老师你是第一位走进我们家庭家访的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孩子遇见你很幸运!”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通讯员/王久平 占德凤 编辑/韩瑜 )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