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整洁干净,庭院花草飘香……今年以来,镇江汇聚人居环境整治强大合力,精心描绘了乡村美丽宜居画卷,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已经超过八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九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到全覆盖,全市7014个自然村全都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并通过验收销号。
扬中新坝镇联盟村是离扬中市区最近的城中村,和过去印象中的脏乱差不同,这里的风景让人眼前一亮:道路硬化平坦,河道绿水潺潺,两岸芦苇随风摇曳,还有村民在悠闲垂钓。 原本老旧的低矮平房被统一加上了水彩画:竹林放羊、玫瑰花架、盛开的朵朵睡莲……一幅幅具有艺术气息的彩绘墙,把村民们朴素的院落装点得多姿多彩。55岁的吴阿姨说,看着这些墙绘,在家门口的小菜园里干活都更有劲了。

“原来乱七八槽的,我们自己弄得,村里弄的一排排的,有条有理。当然心情舒畅了,好,环境也美了,什么都好了,路也好了,这边还有花,我们这边还种 了一个小菜园,老人也在这里,很幸福。”
在另一片居民区,规划建设的将军楼幢幢竖立,环境优美整洁,河道旁的垃圾点也有序安放了分类垃圾桶。
村容村貌的改变要从村里今年3月启动的人居环境说起。联盟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将全村2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5个党小组,将活动阵地设置在群众家中,每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形成“党群联盟”。
73岁的郭克祥是一名退休老教师,同时也是农村三支部第二党小组的组长,在这次整治中,他联系了12个困难户开展工作,分类施策,根据3个特殊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具有可行性、惠民性的措施。有一户家庭困难,但是有瓦匠手艺,村里就将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打围墙、砌花墙等活计给他来包干,不仅调动了村民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村里面原来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人家房子后面只有1米,后面就是一个小河,是生产队走水的地方,房子建筑就不安全了,经常在水里面流,房基就冲掉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党小组研究,想到一个好办法。就用波纹管,把它铺起来,花点小钱,办了大事,解决了个人的房子问题,房基的问题, 又美化了环境。 ”
联盟村是新坝镇唯一一个没有合并的村,有700户2200人,临近扬中主城区西部,附近建有多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因此“城中村”的环境提升不仅要改善村民们的“房前屋后”,也能解决公共空间的“老大难”问题。

联盟村书记周其勇介绍,通过收回公共空间进行村庄绿化,补种绿化苗木,播撒草籽;绿化苗木由村民管理,收益共享,实现村民与集体共同增收。全村范围进行了三格化粪池改造,共有300多户完成改厕任务。
“借助此次环境整治的东风,联盟村将原本被侵占掉的集体资产全部整治出来,为下一步城市的发展,土地的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面小康的短板在“三农”,“三农”的短板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19年,市政府办印发了《镇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的行动总目标。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9个,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21个,其中5个创成并获省级命名。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