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主播之路”走向何方?江苏播音主持界英才共话机遇挑战

2020年11月26日 22:28: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李明莉 摄影/黄磊)当江苏播音主持界英才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场面?11月24日-25日,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各设区市级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的会员代表们齐聚一堂,聆听专家讲座、进行业务交流、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生存与发展。会议由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孟非主持。

  李瑞英:不仅要让内容入耳,更要入心入脑

  “每每提到南京,提到梧桐树,提到江苏台,我心中都倍感温暖。”开幕式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李瑞英激动地说道。37年前,大学毕业的她被分配到江苏电视台担任新闻播音员,从此开启了播音主持的职业生涯,此次“回娘家”看到熟悉的面孔,李瑞英十分开心。

  媒体融合,大势所趋,新形势新业态的产生难免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播音员、主持人今后当如何发展?李瑞英认为,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应做“最好的自己”,时刻完善专业为大众服务,为时代服务,心中时刻秉持这一初心与使命,才能不乱阵脚。

  身为播音主持界的前辈,李瑞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也为在场的播音员、主持人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应保持一致的价值观,把能否为社会提供正能量视为工作的第一准则。”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她告诫大家切勿为了流量“迷失自我”,“我们要用生动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产内容,不仅要让内容入耳,更要入心入脑。”如何生产出让观众“入心入脑”的内容,李瑞英提出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媒体单位应当增加岗位练兵大赛,推动主持人业务能力的提高;其次,播音员、主持人要接地气,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学习,懂得思考,不让大脑被网络绑架。

  张泽群: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公众媒体人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股洪流中,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坚守本心?在专家讲座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张泽群接连抛出几个问题:我们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思维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进入自媒体?我们在自媒体中如何形成公信力?我们如何利用自媒体履行公众媒体的责任?

  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自媒体在备受追捧的同时也面临着无章无序、内容低俗泛滥等问题。在张泽群看来,传统媒体从业者拥有专业的媒体知识以及从业经验,在自媒体时代,更应充分利用这些先天优势,把在工作中掌握的信息观点以及一贯主张的文化情怀带到新的领域,用新的方式进行表达呈现,而不是随波逐流,为了流量丢掉底线。

  “我们的内容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要进入公众视野,进而成为影响公众判断的一种信息,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一个公众媒体人,公信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应始终坚守的信念。”讲座最后,张泽群坚定地说道。

张泽群与现场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互动

  徐晶:塑造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化形象

  外在形象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而言,一个合适的屏幕形象不仅能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为职场加分。在专家讲座上,原中央电视台首席化妆师、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评委徐晶就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向在场的播音员、主持人们解答了“怎么穿?穿什么”的问题。

  提到播音员、主持人,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形象,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这种传统的荧幕形象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观众们的审美需求。如何进行改造?徐晶认为首先应从节目定位着手,时政新闻、休闲服务、体育新闻......不同类型的节目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形象改造的空间与方向。其次,要有个性特色。“我觉得个性化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品位、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讲,难度大的不是把你的脸化漂亮,而是如何让你与节目形态和谐。”徐晶认为,当前播音员、主持人符号印象同质化现象较明显,破解这一难题比美化外表更重要的是自我内涵的提升。

  此外,针对当前主流媒体纷纷涉足带货直播的火热现象,徐晶也给各位“主播”们提出了着装上的建议。“现在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在直播时还是保持着播报新闻的状态,穿着正装卖农产品,距离感十分严重,切忌西装革履,要根据产品选择服装,比如卖土特产时偏休闲、卖玉石时可以选择稍微时尚的衣服。”

现场参会播音员、主持人对嘉宾进行提问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孟非

  媒体时代怎么走?

  塑造“人设”、牢记服务、深耕内容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转型升级?拍短视频、做直播......哪种方式最适合自己?在业务交流沙龙上,播音员、主持人代表们各抒己见。

  “融媒体环境下,我们每个播音员、主持人都应该学会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设’。”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节目主持人杨运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他解释说不同于明星艺人们的“人设”,播音员、主持人们打造的“人设”应当是与某一行业或领域挂钩的,让自己成为半个行业专家,甚至意见领袖,才能在垂类内容中掌握话语权。“我觉得未来主持只能算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再具有行业性,所以我们应当把自己主持人的身份摘出来,然后选择学习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知识,进而成为该行业的意见领袖,这也将成为我们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资本。”

  拍短视频、做直播.....新媒体形式千姿百态,传统媒体人转型升级该如何迈步?徐州市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中心大型活动部制片人、主持人常晓丹提出,不妨从政务资源进行着手,进行新媒体产品的研发与探索。“弯下身段,走出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党和国家政策进行解读,时刻牢记服务意识,做好政府与百姓间的桥梁,这应当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自媒体的产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让网红经济成为新风口,而盐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电视节目主持人梁旗琛却认为,打造个人IP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盈利应当是IP的附加值而不应当是目的,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深耕内容,让人物丰满。”此外,他建议大家在进行IP塑造时不要什么热做什么,而要考虑差异化竞争,要低下身段,倾听用户的声音,用服务的意识进行内容运营。

  媒体融合转型是大势所趋,新形势新业态给媒体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朱玉华介绍,在2020年,从省台到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少媒体人敏锐地把握机会、勇立潮头、创新实践,在媒体转型的进程中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仍有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接下来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创造学习交流的各种资源机会,帮助全省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自我发展。

  2020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考验着主流媒体应对灾情的能力。在抗疫逆行者中,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用笔书写坚强,用镜头记录温暖,他们深入战“疫”一线,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履行崇高使命。为记录媒体人的战“疫”实践,省播音主持委员会特地举办了“战‘疫’有我”征文活动。此次年会上,对征文活动获奖选手进行了颁奖。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战“疫”有我》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方丹琼(无锡市广播电视台)

《丹琼战“疫”手记——记最美蓝色逆行者》

张晓北(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一个播音组长的战“疫”日记》

二等奖

胡钢(扬州市广播电视台)

《战“疫”有我,亦感谢有你!》

凤永刚(南京市广播电视台)

《疫情让我们学着成长》

于波(盐城市广播电视台)

《千里援鄂绿映红》

高扬(镇江市广播电视台)

《战“疫”路上,我们的声音有力量》

三等奖

董三双(泰州市泰兴市融媒体中心)

《全员齐战“疫”主播勇担当》

许诺(徐州市广播电视台)

《凝聚必胜信心 传递信念力量》

  王强(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

《逆行广电人 一线战疫情》

袁志超(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战“疫”有我们》

施世奇(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你们也是最美逆行者》

张玉平(苏州市太仓市融媒体中心)

《我们的战疫故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