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五讲预告 | 李兴钢:胜景几何——与自然交互的建筑

2020年11月26日 19:30:24 | 来源:建筑创意空间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第五讲将于12月2日15:00在江苏大剧院国际报告厅举办,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主讲《胜景几何:与自然交互的建筑》。我苏客户端将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

  主讲嘉宾

  李兴钢,1969 年出生于中国唐山,1991 年和 2012 年分别获得天津大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3 年创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建筑工作室,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 博士生导师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

  以“胜景几何”理念为核心,建筑研究与实践聚焦建筑对于自然和人密切交互关系的营造,体现独特的文化厚度和美学感染力。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绩溪博物馆、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唐山“第三空间”、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大院胡同28号院改造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等。

  获得的国内外重要建筑奖项包括 :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2019)、ArchDaily 全球年度建筑大奖(2018)、WA中国建筑奖(2014/2016/2018)、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 / 银奖 (2009/2000/2010)等,是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6)和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作品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08)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于北京举办“胜景几何”展(2013/2020)。

  活动预告

  “几何”——建筑的本体性操作,结构、空间、形式、建造等要素以几何为基础的互动衍化,赋予建筑简明的秩序和特定的空间格局、路径和界面,用以对仗、容纳、因借甚至“制造”自然,使人获得“胜景”的体验,是人工性与物质性的。

  “胜景”——一种与自然交互并紧密相关、不可或缺的空间诗性体验,是被人工界面不断诱导而使人之身心沉浸其中的深远之景,是自然性与精神性的。


▲“微缩北京”——大院胡同28号院改造

  “胜景几何”是以结构、空间、形式、建造等以几何为基础互动衍化的建筑本体元素,营造与自然交互并紧密相关的空间诗意,亦即营造人工与自然之间的互成情境,它们所构成的整体成为使用者的理想生活空间。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及设施

  “胜景几何”理念,是经历逐步的思考和实践,对于当代严峻、多样的现实中人类理想生活空间营造问题的可能答案,概括了一种将“自然”纳入建筑本体要素之中的新建筑及空间营造的范式,它面向一种基于普适人性的生命理想,也指向一种对当代建筑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


▲上海博物馆东馆(竞赛方案)

  “胜景几何”在中文语境中也是一句问话:胜景几何?——表述对现实的追问,对自我的反省。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


▲唐山第三空间


▲绩溪博物馆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国家体育场(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


▲“仓阁”——首钢老工业区西十冬奥广场倒班公寓


▲建川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


▲玉环博物馆和图书馆

  “江苏·建筑文化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整合业界、学界、文化界、媒体等多方资源,邀请院士、设计大师、知名专家和文化学者,与社会大众面对面交流,分享建筑文化之美和设计之道,旨在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推动建筑文化普及。

主办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建筑学会

支持单位

《世界建筑》

《时代建筑》

建筑名苑

我苏网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江苏大剧院

  直播间速达>>

 (来源:建筑创意空间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