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走进句容,那里的农家小书屋建设正在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丰富农民精神家园、讲好农村农民故事,阅读让乡村生活有了温度,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伴随着句容首个"学习强国"主题农家书屋的建成,下蜀镇空青村的村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打造强国书屋"加油站" 让全民阅读热起来
下蜀镇空青村青山环绕,风景秀丽,农家书屋就位于村口的邻里人家二楼,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摆放有序的各类书籍,络绎不绝的借阅村民是这里最日常的景象。村民谭德富家住书屋附近,书屋建成后,他几乎每天饭后都会来到这里小坐一会儿,翻一翻感兴趣的书籍。

村民 谭德富:
“像法律这方面也可以看看,以前都是以手机为主,眼睛看得都看不清楚了,现在有书屋,好多了。”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爱上阅读,空青村将农村空置房屋升级改造成"邻里中心",一楼设立"共享厨房";二楼建设成强国书屋,将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和农家书屋结合起来,打造群众身边的学习"加油站"。
为了确保小书屋能够发挥大作用,村委会还在书屋内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强国"主题活动,让更多的村民爱上阅读。

村民 王奇:
“有了强国书屋之后,我们就有了学习交流的地方了。”

小王是村里的大学生,毕业后,他回到了村委会工作,现在是一名联社会计,强国书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他现在每天都来打卡,积分已经达到了两万四千多分,还登上了学习达人榜。

下蜀镇空青村村民 王奇:
“经常过来学习一下,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一起竞争,有这个排名,所以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下蜀镇空青村共有村民332人,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外务工,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如今,村民们纷纷丢下麻将、扑克,走进书屋,大家一起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同时,村里依托农家书屋,在制度上规范操作,专人负责,对书籍进行定期更新。随着配套设施环境的改善,村里还同步规划发展周边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让村民共同富起来。

下蜀镇空青村党委书记 马道荣:
“那么,下一步就是周边的产业发展,现在已有一个是蜂产品,另外周边还有一个玉米联建项目,和省中科院以及南农大合作的,还有一个500亩的中药材,我们以土地入股,然后分红,老百姓也可以务工,扩大收入。”
农户式家庭书屋
为村民点亮“阅读之灯”
空青村里建了首家"学习强国"加油站,而在下蜀镇的下蜀村小东自然村里,有这样一个绿色萦绕、蛙鼓蝉鸣的书屋,每天晚上,劳作了一天的村民总是不约而同地会聚在这里,在静静的阅读中滤去一身的疲惫,这座小书屋就是在四邻八乡小有名气的下蜀村小书屋,书屋主人祝克华被乡民们亲切地称为"读书引路人"。

祝克华今年73岁,是一名退休医师,退休后他还是闲不下来,经常走家串户为乡亲们普及健康知识。在与乡亲们的沟通交流中,他明显感到乡亲们文化素养的匮乏和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于是便萌生了创办农家书屋的想法。

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购置了一批村民们喜闻乐见的书籍,连同自己多年的藏书,创办起了一家小小的农家书屋。从此,他的书屋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村民走进来享受阅读的乐趣。

村民 焦恩富:“看看养生、锻炼,学习政策,看看这些书。我平时有时吃过中饭,下午有时三点多钟,睡过午觉起来,看看书然后再回家。”
村民 祝克华:“村民来看看书,在河塘边,树荫下,都是蛮惬意的,环境也比较优美,大家比较乐意,麻将室去得少了,玩手机的也少了,留守儿童可以来练练字,写写书法,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结合下蜀村的种植特色和优势,书屋投放了大量农村实用技术技能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上的精准供给,帮助村民增加了新知识,提升了新技能,也提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一些村民通过在小书屋"充电",实现了既"富脑袋"又"富口袋"的双赢效果。

下蜀村党委书记 李仁琴:
“一个外出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一般在假日,由村里的志愿者,带一些小朋友到这边来看看书,同时我们农民没事的时候,也来看看书。我们这边有四个村庄,河道两边都是的,都可以过来,辐射1000多号人,带动还是挺大的。”
记者从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目前,镇江共有农家书屋508家,总藏书量达126.4万册,其中全国示范农家书屋2家,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8家,江苏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地区7个。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建有书屋,56个街道(镇)建成图书馆分馆,所有村均建成书屋,设置率达到100%。全市农家书屋通借通还达到91%,基本解决了农村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农民阅读、分享、交流的基层文化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