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接好和平的接力棒: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

2020年11月25日 18:30: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今天(11月25日)上午,南京城的冷风已有些刺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艾义英、葛道荣等人,进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悼念逝去的同胞。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现场,92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老人在搀扶下,颤巍着走向“哭墙”,为遇难的亲人献上一束菊花,三鞠躬。1937年,艾义英的父亲、叔父、堂兄和姑父等7人被带走。5人被日军残忍杀害,另外2人身受重伤,其中一位没几年就去世了。名单墙上姓艾的死难者都是她的亲人。艾义英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会来看亲人们。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献完花后,再一次讲起过去的惨痛经历,眼里噙泪的她告诉大家经历战争方知和平的可贵,希望后代们珍爱和平,“当年我才8岁,我一家人给日本人杀死,我自己也被戳了三刀。现在我们平平安安的,希望下一代更好地努力学习,要团结。”

  83年,时光流逝,但哭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诉说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惨痛记忆。历史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不回避、不遗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三儿子葛凤亮也来到家祭现场,他说父亲的“传家宝”就是文字记录下的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历史真相,做和平的“代言人”,是作为幸存者后代的责任:“我们现在是二代传承人,不但我们自己要铭记这段历史,还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如果没有和平,我们今天不可能有幸福的日子,我们要接好接力棒,让大家都珍爱和平。”

  多年来,纪念馆持续不断地开展文物和史料的征集,把历史的证据保存好,研究好,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类历史教育活动、展览活动、传播活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去年以来,我们启动了幸存者第二代的普查工作,目的就是传承历史记忆。对于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过去的经历十分重要,在我们深切缅怀沉痛悼念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将继续通过纪念馆多样化的教育功能的实现,告诉人们团结一致的重要性,珍爱和平的重要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