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已经快1个月了,居民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特殊群体,比如行动不便老人。如何充分照顾,让他们也积极地参与垃圾分类呢?为此,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组建了“居民志愿者团队”进行入户帮扶。
“空巢老人”不要怕!志愿者上门入户服务
陆锦兰,今年已经67岁了,是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建设新村居民,也是垃圾分类志愿者。除了每天在小区集中投放点指导,她还要为一些特殊老人,入户收垃圾。
建设新村居民刘爷爷今年83岁了,他的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需要照料。儿女也不在身边,扔垃圾很不方便。每天,居民志愿者陆锦兰都会上门。记者看到,当地社区还为老人贴心配备了两分类垃圾桶,在厨房玻璃上也张贴四分类明细表。
南京市龙潭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陆锦兰说:“他为了方便我来拎垃圾,把垃圾分小桶,再放到大桶里面。每天集中,我早晨或者是下午有时间就上来。”
南京市龙潭街道建设新村居民刘敬富说:“对我照顾就是无微不至的,这一点我们很感激她。不管有什么事,除了垃圾分类,家里有点儿私事儿找她,她都没推辞。”
而志愿者陆锦兰还有一位重点关注对象,就是82岁宋谦兰奶奶。她平日一人在家,行动不便,儿女只在周末回来,丢垃圾本就是困难的事。
南京市龙潭街道建设新村居民宋谦兰说:“我不能下去,不能走路。他们每回来了都看看垃圾帮倒。有时候告诉我怎么分类。”
宋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可以依据二分类桶颜色来简单区别。志愿者来时也会耐心解释,现在分类已经基本到位了。
据了解,南京市龙潭街道中国水泥厂社区比较特殊。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留下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其中建设新村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30%,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有130多户,缺乏行动能力需要上户帮忙的有6户,目前都配了一对一志愿者帮扶。冬季来临,当地街道还将在12月中旬,在垃圾投放点增加暖水设施,让居民丢完垃圾还能用暖水洗个手。
“桶边指导+入户志愿者” 南京垃圾分类成效明显
经过近一个月桶边指导、志愿者上门服务,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其中,重要指标就是厨余垃圾增量较大。以南京市丁家庄厨余垃圾中转站为例,11月1号至今,共收运厨余垃圾1900多吨,其中11月24号当天收集量已经是11月1号的5倍。
南京市丁家庄厨余垃圾中转站站长季敏说:“11月1号厨余垃圾大概是20吨左右。目前收运的厨余垃圾达到将近90到100吨。”
记者也发现在厨余中转站二次分拣工作中,11月1号,每天还能从收运来的厨余垃圾中分拣出4到5桶其他垃圾,分类并不到位。而11月24日只分拣出一桶其他垃圾,可见,厨余垃圾分类准确度也在不断提高。
(范思成 韦少华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