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2020年以来,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锡山分局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规划智慧监测体系的建设力度,确立了以“星地一体”科技项目为引领,将传统“3S”和新兴“3A”(AI智能识别、AR增强现实、AIoT万物互联)技术相结合,构建智慧型自然资源规划监测体系,持续推进“智慧中心”建设。
经过与省卫星中心、中国移动、容智等协作单位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锡山分局该监测体系的体系设计和基本框架已完成,并投入测试。从目前的测试成效来看,该监测体系切实提高了全局各项日常业务工作的精准度和便利性,有效提升了资源规划的监督监管水平和辅助决策能力。
利用“AI”自动提取
实现“智能化”全时监测
依托“高分二号”和“慧眼守土”的“天眼+慧眼”组合,该监测体系可获取“全域+实时”数据,切实减轻基层执法监察人员的工作压力。
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机制,对定期获取的卫星影像进行“要素图斑的自动化提取”,提取后与“数据中心”中的“批供用补查”数据相结合,并推送“慧眼守土”系统进行摄像头对准拍摄。
有审批手续的地块,系统将正常记录建设情况,分送各审批条线用于批后监管等。对于无合法手续的地块,系统将进行重点对准、持续记录,对于人员、烟火、渣土车等大型工程车辆以及工地、国土等五大类27小类均可实现精准识别和智能预警,精准提升“慧眼守土”发现违法用地在萌芽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AR”视图联动
实现矢量数据“可视化”动态呈现
在现有“数据中心”实现各类自然资源“一张图”“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之上,该监测体系通过映射算法,建立三维视频倾斜坐标与CGCS2000的精准对应联系,贯通现场动态视频流与静态业务数据,将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使用的各类二维图层精准套合在视频监控区域范围内,并将项目名称、审批信息等属性信息关联显示视频之中。
“地图场景、视频场景、数据场景”三者融为一体,通过对业务资源的空间刻画、对真实场景的视觉描绘,让“静态”的业务数据“动态”展示在实时的摄像头影像中,打造更加完整的信息展示方式,全面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依托“AIoT”互联互通
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
基于遍布锡山全区的125个摄像头,该监测体系一方面可有效“互联”定期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另一方面可实时“互通”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在卫星影像图(栅格影像)上任意选点,最近的摄像机都能自动旋转对焦至该位置,实时查看目标附近的情况。无论是在影像还是在实时视频中,系统都可实现对任意圈定的范围进行智能分析,即刻显示地块的审批使用全生命周期,实现“即看即所得”。目前,部分摄像头已升级为智能摄像头,后续锡山分局将进一步增加数量,持续优化立体化的监测网络。
引入IOC理念
加快智慧中心建设
下阶段,锡山分局将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引入IOC理念加快“自然资源规划智慧中心”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型化处理,实时统计、分析、展示自然资源规划各项中心工作,智能感知、预测、推送业务管理场景,在“智慧选址”“智能分析”等方面加大创新,实现锡山自然资源规划业务与科技融合的新局面,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和自然资源规划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郭奉铭 通讯员/江苏自然资源 编辑/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