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点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圆满成功,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背后,也凝聚着不少江苏智慧。
江苏台记者郑伟说:“我现在是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在我身后,可以看到发射塔架已经打开,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已经蓄势待发。”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党委副书记关锋说:“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球月面的采样返回。”
【南航超声电机助力探测器在月球“挖土”】
在嫦娥五号探测器上面,有一个用于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的超声电机,它出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团队。与传统电机相比,该超声电机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噪声小、重量轻、无电磁干扰等优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说:“看到火箭发射出去,我们的超声电机在探测器上面,将来要在月亮上面工作 做贡献了,心情是非常激动和愉快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华峰说:“工作温度最高到120摄氏度,低温到零下55摄氏度,这对于我们超声电机的材料和工艺,还有结构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闪耀苍穹!他们为发射“保驾护航”】
此外,在本次发射任务中,东南大学校友胡旭东担任此次发射的“01号指挥员”。“01号指挥员”又被称为航天发射的大脑,是火箭能否顺利圆满发射的关键环节之一。来自江苏的小伙儿李龙飞、魏鑫 ,在铜鼓岭测控点,担负跟踪火箭、测量数据工作,他们被称作测控接力的“万里海天第一棒”。
文昌指控中心铜鼓岭测控点雷达操作手李龙飞说:“牧箭逐星,我们就是跟着火箭,到外太空去探索星辰大海。”
文昌指控中心铜鼓岭测控点安控操作手魏鑫说:“ 作为一个航天人,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责任,虽然自己做的也是小事情,但是还是要为祖国奉献力量。”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郑伟、王尧、李扬、杨国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