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江苏境内,长江串起了8座城市,更是全省经济的“发动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这对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系列解读,今天请看《共建共享 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个省市,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40%。按照总书记要求,未来,长江经济带要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样板”!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江苏经济体量大,产业链条相对完备,优势明显。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江苏要积极作为,要与其他省市一起,谋求更大合作,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
滚滚长江,从东西看是黄金水道,从南北看则是天堑。因为长江天堑的存在,江苏出现了南北发展不均衡的局面。但是,近年来,“南北共建”工业园区逐步增多,沿江城市互动频繁,江苏早已叩响了跨江融合、 协同发展的时代强音。不仅如此,江苏与长三角城市也已开启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对此,成长春认为,江苏不仅要谋求省内的协同发展,还要总结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开拓跨区域合作:“在跨区域合作,甚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域限制,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同时,借鉴江苏省内做法,支持共建跨省市的园区和科技走廊,发展跨区域的飞地经济。当然,江苏也应该走出去,向长江中上游输出好的管理经验。”
在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的同时,也要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作为东部发达省份,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要谋求更大的突破:“江苏是东部省份,沿江八市的发展基础较好,未来要在总部经济、高级要素集聚、自主可控的技术上有所作为,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增强产业的植根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长江下游省份的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的留住高端产业,转移中低端产业。转移什么样的产业,最终需要协商,需要互惠互利、互相补充,由企业做决策,由市场说了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此,吕永刚介绍,江苏的城镇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9.6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五位。今年,江苏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2%。
不仅如此,江苏的县域经济发达,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面优势明显。吕永刚说,经过十三五时期发展,江苏在城乡一体化,特别是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接下来,江苏仍要自加压力,提高标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样板和示范。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西娇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