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龄21年、团员388人,三个故事告诉你:这个“天团”值得追|我苏特稿

2020年11月20日 15:04: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朱彤 摄像/张晋宁 视频/王紫轩)“我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李果一笔一划地把临别寄语写在黑板上,这也是他在电影《老师·好》里,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三尺讲台上站了一年,台下头一次鸦雀无声,他回过身,看到前排几名女生偷偷低下头,泣不成声。

  李果顿了一下,眼眶热热的,差点没绷住。这天是2020年7月23日,这是他在平坝一中的最后一节课。

  “22到23岁的青春、热血和理想全留在这里”

戳这里↑↑↑看李果的“支教手记”

  李果来自重庆酉阳,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被支教学生。高一暑假,一所名校的暑期支教队来到李果的高中,和李果分享了大学里的所见所闻,那些未曾见过的世界让他深受触动。离开那天,带队的学长把李果叫到一旁,和他悄悄约定,“往后的生活中,你或许会遇见各种困难,但记得我们今天说的,知识还有努力一定可以改变命运。”

   小小约定激励了李果发奋学习,从小城少年成为南大青年。20197月,李果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作为21届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南大研支团”)志愿者,来到贵州省安顺市平坝第一高级中学,希望帮他们一把,一如当年那位托起自己的学长。  

  相似的背景让李果(左一)和学生间产生不少共鸣,很快打成一片

  来到平坝后,李果一心扑在教学上。学生基础薄弱,这点他早有准备,但意料之外的是,班上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几乎固化,屡禁不止,让人颇为心累。开学半个月后,他在日记中沮丧地写道:“育人好难呀……我是不是真的管太多,我是不是应该放弃少数学生?我还能做点什么?”

 一年中,李果写了300多篇平坝日记,记载了教学心得、支教点滴

  他还是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算了,我再努努力!”李果向当地老教师积极请教学情,上网搜索名师说课仔细研读,从早到晚待在学校随时答疑,某个难点没说透就晚自习见缝插针地加课。

  最终,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检测中,李果所教班级平均分位列同层次班级第一,达到上层次班级水平,荣获学校教学监测质量奖。

  

  采访中,李果给记者展示了一幅特别的画。这是一位特殊的学生小馨送给他的礼物。

  小馨是连续四届南大研支团共同的学生。18届支教团开始,每当期满离校,交接工作中,都会把小馨“托付”给接续而来的下一届志愿者。因此,南大研支团陪伴了小馨的整个高中生活。

  2019年小馨高考失利后,她选择了复读,正值李果前来接续支教。

  复读的一年中,每周末李果都一对一为小馨辅导,和她聊天,纾解压力。今年高考中,小馨以超过贵州省一本线几十分的成绩,考取了一所医科大学。 小馨告诉李果,他们的到来让她对自己人生有了新的规划,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像研支团老师一样优秀,也去帮助更多的人。

  “想带给他们一些新的观念和思路,有一点点启发也好”

戳这里↑↑↑看李雪妍的“支教手记”

  反哺、传承、开拓的精神深深印刻在南大研支团“团魂”之上。问起新疆阿勒泰姑娘李雪妍为何会支教,她轻轻说了八个字:从西部来,到西部去。

  从2018年到2019年,李雪妍南大本科毕业后,选择前往云南双柏妥甸中学支教,负责初一四个班的政治课和五个班的劳技课。和乡村孩子的相处中,李雪妍感到这里稀缺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新的观念。于是她为女生们开设“护花课程”,播放防止性骚扰的动画视频,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能被触碰,对哪些行为一定要说“不”。“想带给他们一些外面新的观念、想法和思路,有一点点启发也好。”

  李雪妍(中)和学生的合影

  李雪妍还是20届南大研支团总团长,在课余,经常联合各位支教老师一起组织活动,为乡村孩子的多元成长打开大门。

  20196月,他们举办了“我眼中的双柏”摄影大赛中,鼓励孩子们拍摄家乡制红糖、采野果、插秧等多彩生活,学校大屏幕滚动播出,并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制作成明信片公益售卖。

  李雪妍向记者介绍明信片背后的故事

  活动中,别人看到了脱贫攻坚战后双柏新面貌,李雪妍却看到了自己闪闪发光的学生,“当时正值六一,我们用义卖明信片的钱为孩子们实现六一心愿。有个男孩的心愿是买一件红色大衣,我们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是给妈妈的,因为妈妈已经很多年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了;还有个孩子想要一个盆栽,因为爸爸最喜欢种花,而其实她爸爸已经去世了。但她写小心愿的时候却一直还想着他。”

  这些“星光”都被她小心珍藏,成为自己的“宝藏”。“回来后,碰到挫折,我总会想,学生都在那么努力地快乐地生活,我也要好好坚持下去。”

  李雪妍支教结束时,350班的班长写了一封信,并把全班同学都画在了上面。

  “用‘南大智慧’扶贫扶志,和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

戳这里↑↑↑看于佩鑫的“支教手记”

  2019年,当李雪妍离开双柏时,南大第21届研支团接续而至,于佩鑫就是这届支教团的团长,支教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第一中学,负责高一年级5个班的地理教学。

  于佩鑫(右)和学生合影

  “一年时间,你给双柏和学生们带来了些什么?”于佩鑫的回答可以是他撰写的42万余字工作资料,也可以是简简单单四个字——“南大智慧”

  一来到双柏一中,于佩鑫观察到,当地老师整体年纪偏大,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不太重视心理疏导,学生压力很大,却无处倾诉。

  扶贫也要扶志,育人也要育心。恰巧于佩鑫接受过心理咨询师培训,于是他联合了几名持证老师,借鉴南京大学“心理委员制度”,在每班选出心理联络员,便于发现同学学习、生活、感情上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联系老师寻求帮助。

  “学生小王遭遇了至亲去世的变故,当时每天失眠焦躁,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于是我有时找他在心理咨询室聊天,有时约他去操场散步,有时和他分享好吃的零食,甚至把一根自己特别喜欢的钢笔送他,希望他感到总有人在乎着他,继续好好学习。”在于佩鑫的及时帮助下,小王没多久就恢复了阳光开朗,而且在于佩鑫所教授的地理学科上,成绩从二三十分提升至及格线以上。  

  于佩鑫支教结束时,送给每位学生一张南京大学的明信片,每张明信片上都题写了收信学生姓名的藏字诗

  双柏县是教育部确定的南京大学定点扶贫结对县,在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于佩鑫作为首届“南京大学定点扶贫前方工作组”成员,和南大扶贫老师一起,用“南大智慧”,在校地联动、县域合作上,开启更深探索。

  教书之余,他撰写调研报告,设计扶贫大礼包,担当带货主播……乐此不疲,于佩鑫说:“这让我感觉自己正以更好更多的方式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和国家的脉搏同频共振。”

南京大学定点扶贫前方工作组合影(右一为于佩鑫)

  跨越21年,388名南大人的接力奋斗,未完待续

  这只是李果、李雪妍、于佩鑫三个人的故事,他们的背后是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388人、21年的接力坚守。

  南京大学是首批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高校之一。1999年至今,已累计组建研究生支教团22届,选派志愿者388位,教授学生7万余人,授课30万余时。目前在云南双柏、宁夏隆德、贵州平坝、湖北巴东四地六校开展教育扶贫、智志双扶工作。

  在宁夏隆德,“小蓝鲸”南大班学子成长计划启动至今,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会银奖等荣誉称号

  支教团先后获得宁夏省优秀支教团称号、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优秀志愿者及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以及江苏省志愿事业贡献奖荣誉。

  近期,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刚刚集结完毕,将于明年接力支教。让人惊喜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许凯和许旋从87名候选人中,以面试第六和第八名入选。“凯旋”兄弟说,作为党员,我们将接续学长学姐的奋斗,在西部热土为学生打开世界的大门,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四季轮回,旅途不一,从高楼广厦走进乡野校园,他们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反哺着,也收获着;他们是传承者,也终将成为开拓者。

  生生不息的支教故事仍在继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