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泪点!她为绥德孩子找到了“扬州父母”

2020年11月20日 07:43:4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个学期,陕西省绥德县明德小学的子涵同学,在学校里多了一位好朋友。

  她叫孔鑫,来自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小学的一名支教老师。短短两个月的相处时间里,孔鑫不仅陪伴着子涵的成长,还为失去双亲的子涵在扬州找到了“爱心爸妈”,让他的成长道路从此不再形单影只。

  遇留守儿童

  她选择静静守护

  留守女童讲座

  先后递交两次申请书后,今年8月,孔鑫终于盼来了绥德县明德小学的支教机会。新学期、新环境、新教材,千里迢迢的支教路,孔鑫来不及慢慢适应,就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

  作为英语教学骨干,孔鑫承担了210名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15节课,每天至少要批改210本作业,“相当于扬州5个班的工作量”。对此,孔鑫毫无怨言。她说,来就是教书的。

  每天和200多名学生朝夕相处,孔鑫发现,这里留守儿童群体庞大,他们很小就离开了父母的庇护,独自居住在城里,子涵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非常特殊,别人的父母是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而他的父亲刚去世,母亲‘失踪’,全靠爷爷和亲朋好友‘筹’钱,寄养在县城的托管中心里。”子涵的遭遇让孔鑫非常心疼。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孔鑫并没有像寻常一般募捐筹集善款,而是选择守在他身边,静待花开。

  “有一天放学,我陪着他走到了托管班,没有和他并肩,而是一前一后。”夕阳下,子涵孤独而坚强的背影,触动了孔鑫内心。“他走路的时候,会时不时回头,看看我还在不在。”孔鑫感慨说,虽然子涵有超过同龄人的成熟,但毕竟只有10岁。“不时回头,或许是他内心的一种渴望,他也渴望有人关心他。”

  走到托管中心楼下,孔鑫拍了拍子涵肩膀说:“放心,你在前面走,我一定在你身后。”

  结为知心朋友

  她用爱鼓励他们

  指导青年教师

  人生,缘于遇见,情长于陪伴。在绥德支教的日子里,孔鑫就这样守护在子涵的身后。在与子涵相处的日子里,孔鑫渐渐发现,她或许是子涵为数不多的朋友。“他下课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呆着,只要看见我,就会冲过来打招呼,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再后来,孔鑫会抽出时间去托管中心看他,给他买些零食等等。

  天气渐渐转凉,子涵依旧穿着单薄。孔鑫提出要为他买衣服,被子涵礼貌地拒绝了。“我很好,我不需要”,简单7个字回答,在孔鑫看来是子涵一种自我保护。为了温暖他孤独而稚嫩的内心,孔鑫下决心做子涵的知心朋友,不但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还要在精神上鼓励他。

  “有一次,子涵跟我说钱丢了,他知道是谁偷的。于是,我就陪着他去沟通。”孔鑫告诉记者,子涵在对方家里,描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找到了藏在对方书包里的。维权成功后,他甩甩手,大步走开了。

  “我全程没替他说一句话,所有的事情他都自己解决,很独立,独立得不像是个孩子。”孔鑫有些哽咽,在“留守”的生活中,子涵早已养成了自我排解、自己处理事情的习惯。很多时候,表面看起来他很坚强,实际上内心是非常渴望他人的陪伴和爱。他不善于‘说话’,所以只能用微笑和打招呼来表达对他人的喜欢。”

  关爱弱势群体

  将自己锻炼成“女汉子”

  利用吃饭前的点滴时间批改作业

  北方的冬天特别寒冷,子涵回家的路上常常冻得瑟瑟发抖。孔鑫思前想后,决定为孩子制作一个向社会热心人士求助的短视频,展示其学习、生活日常和心愿,并通过抖音和微信平台转发。在她努力下,扬州一位爱心人士主动认领,表示愿意资助孩子到十八岁成年。

  子涵只是众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在绥德支教的日子里,孔鑫还特别针对一些女童做一些自我保护的讲解。她们大多对生理卫生知识一无所知,也不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孔鑫结合自身性别优势,通过提问、互动游戏、举例分析等,教育孩子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侵害的方式和方法。

  支教期间,孔鑫硬生生地将自己锻炼成一个“女汉子”。当地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较差,孔鑫一次次克服困难,锻炼自己。身边其他老师提到孔鑫,都称,她是用生命在支教。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