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捕“江鲜”“河鲜”!生态鱼“游”上市民餐桌

2020年11月19日 21:17:0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最严“禁渔令”的实施,“江鲜” “河鲜”不再有,如何丰富百姓餐桌上的水产品?如何确保水产品更安全?今天(11月19日),“2020中国水产前沿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各种水产养殖的“黑科技”扎堆亮相。

  大铁箱代替塘养 水产工厂养殖效率更高品质更好

  “2020中国水产前沿展”划分为6个展区,分别是动保、环保展区,设备展区,种苗展区,饲料展区,综合展区,以及品牌水产品展区,共吸引了国内300多家企业参展。

  其中,各种和水产品工厂化养殖、生态化养殖相关的设备、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次展会的亮点。

  比如,这个大铁箱叫做吊水仓,未来它可以取代传统的塘养,让鱼和虾在里面实现生态养殖。

  参展企业工作人员介绍,使用这种吊水仓,平均一吨水就可以养殖近百公斤鱼虾,比传统塘养效率提高了几十倍。通过工厂化养殖,不仅节约资源,而且水产质量有保证,价格也更实惠。

  东方渔谷循环水设备事业部总经理胡剑说:“不用添加药品,因为不受天气影响,可以人工调节灯光和水里所有的数据,包括水质、水温、溶氧量都可以调节。在塘养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是没有办法可控的,所以通过工厂化养殖,可以大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江苏每年人均吃鱼60公斤 生态养殖保障食品安全

  中国是世界水产大国,产业规模每年近万亿元,江苏是当之无愧的水产大省。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去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494.8万吨,渔业养殖产值达1708亿元,总产值突破3380亿元,目前江苏人均鱼类消费量已达到每年60公斤,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表示,随着信息化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在确保产量的同时,还将继续在提质增效上下足功夫,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焕根表示:“现在基本不再使用化学药品的模式,主要通过生态化手段,通过投入品的监管,使养殖环境更加适合养殖品种的生长,来提高水产品的抗病能力。水产品总体来讲是非常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网、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黎明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