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现场清点这里的财务,登记在案后会搬到指定地点存放。”11月19日,无锡市新吴法院主审法官焦志敏在无锡市湘江路现场执行一起清场案件。
这一清场案件是新吴法院开展的“六稳”“六保”专项执行行动中的一次集中行动。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无锡新吴法院正式对外发布了“六稳”“六保”专项执行行动内容,这也是无锡基层法院近期内举办的第二场“六稳”“六保”专场新闻发布会。
执行长效机制制度化
7月10日,全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迭代升级现场会暨执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会在苏州召开。会议要求全省法院要在更高层次、以更高水平、发挥更大智慧去谋划推进执行工作,深入推进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执行数字化转型,推进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10月中旬,江苏高院印发关于开展“六稳六保”专项执行行动的通知。
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无锡各级法院进一步发挥执行职能,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新吴法院执行局围绕“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推动“854”模式迭代升级、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完善执行工作单独考核,18项执行考核指标中,有14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3项位列第二,其中实结案件平均执行天数43.7天,位列全省第三。新吴法院一方面积极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最强大脑的功能,在改变“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办案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团队模式、人员配置,将案件在执行指挥中心流转天数由20日缩减为7日,提升流转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案件平均执行天数,实现了无财产可供执行和简易案件3个月内结案的目标。
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探索、建立、完善和施行,为新吴法院乃至无锡法院充分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制度支持,确保“六稳六保”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六稳六保工作分类化
无锡法院对照上级法院关于“六稳六保”执行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找准靶心、精准发力,认真梳理重点执行案件。同时,定期对外发布典型案例,涵盖刑事、民事、执行等各种类型。
今年,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无锡市惠山区某纺织品公司经营状况日渐不佳。2020年7月起,该公司不再经营,尚结欠一部分工人工资225万余元。为讨要工资,张某等54名员工陆续至辖区社保所、企业所在街道等部门反映情况并上访。当地司法所向张某等人提供法律援助,并指导该54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惠山法院对该案开辟绿色通道,收到诉状当天即完成立案工作。为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法院第一时间查封了企业的相应财产,及时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针对诉讼标的数额的大小,法院对该54起案件分批组织开庭和调解,并充分做好法律释明工作,缓解原告的激动情绪,取得原告方的理解和配合。经法院主持,张某等54人与纺织品公司达成调解协议,案件顺利调结。
这些案件的发布,既体现了司法的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又体现了司法的精度,因案制宜,精准施策,更体现了司法的温度,无论是运用线上方式调处纠纷,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放水养鱼”,还是运用府院联动机制促进困境企业重整再生,都力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破解执行难题智能化
11月9日下午,省高院在无锡召开推广“物联网+执行”促进善意文明执行现场会,推广无锡法院物联网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司法应用。
继10月无锡法院启用物联网电子封条后,11月6日,梁溪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又首次使用到物联网称重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从安装到使用不到五分钟,设备起吊后1秒钟,被称设备的重量就显示在电脑终端和执行法官的手机上,每次称重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毕,解决了以往特殊情况下无法精准称重测量的问题。
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物联网之都”无锡首创把物联网技术融入执行领域的司法应用,有力促进了执法工作的智能化。据悉,10月-11月,无锡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运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善意文明执行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促进物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市法院推广“物联网+执行”模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的重大决策部署,将解决执行难问题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无锡各级法院正以开展执行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六稳”“六保”为抓手,响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推动执行工作向“高质量执行”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无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