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课程基地成为教育改革中亮眼的“江苏经验”

2020年11月18日 21:46: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近日,2020江苏省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培训陆续开班,来自全省1000多所课程基地学校的校长、老师参加。培训班将通过项目实施经验交流、专家授课等形式,推进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向区域化、纵深化发展。 

  课程基地是江苏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全国首创。从2011年开始,江苏已连续9年推进课程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共有小学课程基地374个,初中课程基地417个,高中课程基地445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向参加培训班的校长老师,展示了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情况。“我们可以学到是如何降雨的,小雨点是如何形成的,在空气中有哪些不同的云,然后雷雨暴雨又会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在学校的气象馆,孩子们正在老师带领下,学习气象知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科学老师吴正浩介绍,上社团课的时候,会使用校本教材,给孩子介绍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和天气现象,“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常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2016年,南信大附小开发“云心气象”课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气象,了解气象与自己、生活、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动手实践能力。2018年,该校“气象科普教育文化特色工程”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向深度走的话,就是要跟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孩子的成长,真正融合到一起,不能跟学校里面国家课程的实施‘两张皮’,这才是我们课程基地建设的根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助理王世贵说。

  不久前,国家围绕教育评价、学校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确立了新的方向。刚刚通过省级课程基地验收的176所中小学中,以劳动教育为内容的项目学校就有19所。“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是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那么你得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空间。”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表示,“我们的课程基地就是建学习空间,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在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

  目前,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已从项目试点走向区域推进。“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依托课程基地,继续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探索释放各个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力新机制,实现学校文化创新。倪娟表示,“非常鼓励我们的中小学,充分结合学校发展和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校本特色的一系列有选择性、个性化的课程,为孩子们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