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治理的水塘里,河水清清,鱼儿上下翻游,仿佛正在与倒映其间的白云嬉戏;新铺成的堤岸绿道两边,种下的秋英花虽已临近初冬,依然守望着这塘清水,迟迟不忍落下片片花红。
如今的泗阳县凌孟村,彻底告别了黑臭水体,迎来了绿水清塘。
据了解,凌孟村位于泗阳县李口镇南部,东临黄河古道,众裴公路穿境而过。历史上多次的黄河水患,致使村域范围内水系丰富,河网密布,大小水塘共有30多处,水域面积足有200多亩,但由于长期疏于治理,各水系沟通不畅,有些已经干涸,几条支流常年未疏浚,死水一潭、垃圾成堆、杂草丛生、蝇虫孳生、恶臭难闻,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伴随着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发生的现象),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村居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为解决百姓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2020-2021年度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队员、驻凌孟村第一书记闫加竖仔细调研摸排,经与村组干部多次研究,决定协调帮扶资金,对凌孟村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建桥,来提高水体的连通性与流动性,增加水体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同时,对水塘进行有效开挖清淤、垃圾清运和水质治理,还老百姓一处碧水清池,提高百姓生活品质。
架起保护生态之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五山地区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百姓的需求就是最大的民生,凌孟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和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项举措,通过大力推进河道疏浚,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河塘水系得以综合整治和长效管护,有效保护了村庄生态,实现环境优化改善,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今年以来,全村域范围内共清理河塘150余亩,出动各类机械230余次,砍伐残次林460余棵,打通梗坝9条,建成垃圾回收点1个,拆除旱厕230余个,清理乱堆乱放杂物110余处。
“多少年,我们都忍受着臭水塘,特别是一到夏天,臭水味道特别难闻,岸边到处堆放着垃圾,都不敢开窗户,现在的环境多好,水清了,岸绿了,还铺设了走道,架起了栏杆,我每天都和老伴来散步,心里别提多美了。”临河而居的孟宪青老人高兴地说,他对帮扶工作队和凌孟村委会大加赞赏。
架起交通安全之桥
“我家有个机动四轮车,每次开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都是悬着的,集中精力、小心翼翼,唯恐滑到河里。”村民凌志江嘴里说着,手指向了两个水塘之间的连接处。
因为村里水塘多,沿河的路就多,特别是两口水塘之间,道路狭窄、土质松软,又没有防护措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增加两河之间交通的安全性,新桥建设之初稍稍加大了桥体宽度,延长了引桥长度,并全部加装了大理石护栏。
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桥,老支书孟昭禄激动地说:“闫书记啊,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修好桥、治理好这些河道,保障老百姓的交通出行安全,苦于没有经费,一直没有实现,现在感谢你们工作队帮我们实现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满意是对省委帮扶工作队的最大肯定,也是江苏帮扶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架起富民乐业之桥
“今年,我参加了村里公益岗位,清理水塘杂草、打扫堤岸卫生,帮着修了河堤绿道、在河岸上还种了花,每天既锻炼了身体,又美化了村里的环境,还可以拿到工资,增加了家里的收入。”村民田乃华激动地说,她家是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
为确保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帮助困难群众实现收入保障,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在与凌孟村党支部书记刘海商议后,闫加竖提出“以工代赈、以劳代扶”的思路,针对村域范围内水域环境整治开发适合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发动低收入农户参与,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既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能帮扶贫困户增强脱贫斗志、提高脱贫质量,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的双赢,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座桥架起的不仅是建档立卡户的收入保障,更架起了村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金桥”。以往,因交通不便,出行困难,严重影响了凌孟村的产业发展;如今,通过建桥改善交通条件,能够拉动村民致富的动力,激发致富的信心,也促进了村里经济发展。建了桥,活了水,村里可以抢抓长江水域十年禁捕机遇,通过养鱼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预计到今年底,村里养鱼收入就可达到100万元,极大增强了村集体收入。”凌孟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介绍说。
种粮大户颜波感慨地说:“以前因为机械庞大、道路窄,不敢开到家里,现在有了这些桥,我可以大胆的把我的农用机械开到家里了,再也不用在村外另租地方存放和维修了,这样就省去了一笔租房费用,维修起来也方便,停在自己家里也放心多了。”
架起党群连心之桥
“做梦也没想到,政府能帮我们修桥,真的非常感谢闫书记、感谢帮扶工作队、感谢政府为我们做的好事。”“有了这些桥,就可以让河水变清了,以后再也不用闻臭水味道了,干部还是挺会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对于这些桥的建设,村民们不约而同地为帮扶工作队的积极作为点赞。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民生工程连着民心,这些桥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桥解决的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桥的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人民群众,通过这些桥,彰显了对百姓的民生关怀,拉近了与百姓的情感距离,增进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如今的凌孟村,河面上荷花竞相争艳,河塘里鱼虾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堤上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老百姓庭院深深、错落有致,老人们在长亭内悠闲的散步,孩童们在河岸上嬉戏......乡村振兴的美景蓝图,正在通过这一座座桥扬帆起航。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郝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