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朱彤)2020年大学生就业迎来全新挑战,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如何做才能在新形势下尽早明晰“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该如何行动?”
从11月16日至11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首次针对所有在校生开启“大学生生涯体验周”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兴趣偏向和性格特点,提前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没有百道测评题,也没有艰深理论,在这里,生涯教育被设计成了大型户外闯关活动。活动一启动,海豚爱上猫、职业猜猜猜、围住神经猫、处处商机……13个趣味十足的关卡就立刻吸引了百余同学驻足参与。
在海豚爱上猫这个环节中,根据性格特征理论将人分为了16种类型,例如“海豚型”充满活力,“猫型”则温柔体贴敏感。参与者需要通过小程序找到自己性格代表的动物,再走完性格迷宫,测出理想型动物性格,对比后找到改变方向。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一的陈同学告诉记者,自己是敏于观察、长于分析的“蛇型”,“而我测出的理想型是热情有魅力的‘黑猩猩型’”。陈同学说,通过测试和对比不仅能帮助认识自身个性、明确努力方向,这样的形式也让人更易接受,“体验活动的形式比理论性更强的生涯课有意思不少,我们更有兴趣来参加。”
据了解,作为江苏省教育厅刚刚遴选出的15所“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首批示范基地”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实行“全链条”式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在2013年即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公共必修课程。此次活动是课内课程扩展到课外体验的一次全新尝试。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王云强告诉我苏网记者,生涯规划课往往在大一开设,帮助同学们度过入学迷茫期后,很多孩子天天忙学习就再也顾不上这件事,到了高年级再考虑已经晚了,但“体验周”不仅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且延续时间长,能够大大增强生涯教育重要性的意识。
11月16日,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首批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和体验周启动仪式同时进行
参加完“发现自己的创业风格”和“生涯扫雷”等环节后,数学科学学院大三的徐同学感叹说:“我以前以为自己比较稳定内敛,没想到今天测出来我反而是适合风格变化多、更有创意的工作。”徐同学表示,虽然体验的结果不会立刻影响自身对升学就业的判断,但的确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渠道。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在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确立各种目标,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贲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