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项目
进入关键阶段
整个工程犹如一条巨龙
正在从地底穿越长江
而它的“龙头”来自常熟制造
——盾构机“振兴号”
走进过江隧道工地,近距离观看“钢铁巨龙”不断掘进的场面……感受就一个词“震撼”!
这条隧道位于哪里?进展如何?
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起点位于栖霞区的燕恒路与和燕路交叉口,向北沿和燕路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在八卦洲上止于浦仪公路立交,全长约5.725km。该通道位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距离上游的长江大桥约7.4km,距离下游的长江二桥约2.7km。地层复杂,且江下最高水深达79米。
目前“振兴号”盾构机已在和燕路过江通道右线掘进至1642米,正在通过江底复合地层风险点。至此,右线已完成60%的盾构任务。整个项目计划明年完成盾构工程,2023年通车。
打通这条隧道有多难?
钱七虎等5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曾评价
此隧道是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也是迄今为止长江上建造的最困难的过江隧道。对盾构机设备制造和盾构施工技术都是严峻的考验。
目前“振兴号”正在穿越江底上软下硬地层,处于70多米水深的超高水压区域,水压达0.72兆帕,并即将穿越冲槽浅覆土、断层破碎带的叠加层高风险地段;
此段隧道是全线水土压力最大的区域,存在冒顶、沉降、失稳坍塌等巨大风险。
这些工程难题如何破解?
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部经理 杨顺东:“在设计之初,我们就准备了应对一切风险的‘工具包’。”
工具包最新配置 攻破难点
“振兴号”配备了全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只需一个按钮,盾构机就能实现隧道内管片的自动运输抓举拼装,可以大幅提高管片拼装质量,更可减轻工人作业强度;
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可实时记录盾构掘进数据,管理风险边界,及时报警并提供解决措施预案,还可实现盾构机远程故障诊断及远程控制,实现盾构机全生命周期管控;
绿色环保管路延长装置,彻底解决了隧道内泥水溢出的施工环境污染;
泥水分层逆洗循环技术,能有效应对岩溶复合地层及断裂带的掌子面塌方、泥水管路堵仓滞排、刀盘结泥饼等施工风险,迅速恢复刀盘掘进功能。
“巨龙”的牙齿是贯通的关键
在盾构机穿江过海的过程中,它宛如穿行地下、吞石吐泥的巨龙,刀具就是它的牙齿,对隧道的顺利贯通至关重要。
“振兴号”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超大直径盾构超长不换刀技术,这不仅节约了大量成本,还降低了因换刀而导致的隧道坍塌和人身伤害风险。
掘进1500米不换刀片
在和燕路过江通道前1500米施工中、同等地质条件下,目前其它超大直径盾构机200米左右就需要更换刀具,“振兴号”在该地层连续掘进了1500米未换刀,掘进到800米时,刀具最大磨损量处5毫米;掘进到1500米,刀具最大磨损量仅达到9毫米,而刀具允许磨损量是50毫米。
“振兴号”还首次采用了国产的常压换刀装置、刀具全状态监测系统、刀盘伸缩摆动装置,进入不同地质层,面对不同掘进环境,技术人员会为及时更换不同特点的46种刀具,防止因刀具磨损导致掘进偏离。
2019年6月21日,“振兴号”在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下线。
这是国内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复合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
未来”常熟制造”会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