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江河尽,俯仰万象新。此刻的江苏大地,秋未尽,冬未来,正是一年中层林尽染、晴空澄净的最好时节。这是水韵的江苏,也是大美的人间,一路走来,江苏人民以汗水为墨,奋斗为笔,践行嘱托勇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为江苏勾画的“强富美高”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这一周,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考察调研。这是五中全会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调研。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到“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在即将开启“十四五”建设之际,总书记在这里提出,江苏要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这一周,贯彻落实鼓点正急。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新要求、新目标如催征号角,擂鼓阵阵,激励大家砥砺前行再出发,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江苏答卷。
这一周,开放合作多方共赢。从江苏交易团收获满满,不断扩大上海进博“朋友圈”,到2020两岸企业家峰会(紫金山)创新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江苏携手各方,强强合作,不断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点。
这一周,浓墨泼洒奋进之笔。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设数字强省,到健全新型监管机制,打造20个信用监管示范行业……一系列创新举措,发力当下,瞄准未来,值得期待!
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
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陪同下,先后来到南通、扬州等地,深入长江和运河岸线、水利枢纽、文物保护单位等,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进行调研。
位于长江南通段的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是考察的第一站。习近平在同江边休闲散步的市民交流时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代化”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高频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在南通考察时,习近平说,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他强调,要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这次考察,总书记专门来到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了解他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总书记从张謇说开去,谈到了今天的企业家,强调:“民营企业家富起来以后,要见贤思齐,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总书记这一番话大有深意。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需要新时代的企业家见贤思齐、起而行之。
江苏考察的第三站到了扬州。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扬州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点城市。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习近平在码头同市民群众亲切交流。他指出,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位于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是考察的最后一站,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在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在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他说,要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总书记在现场考察的基础上,对江苏下一步发展作出重大指示,要求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在江苏大地引发强烈反响。在广大干部群众看来,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江苏工作的关心重视。总书记的话暖到了大家的心窝里,“总书记对我们说,南通的幸福生活是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那句话真的说到了我们心坎里,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们要继续保护好五山地区的环境,守护好我们的长江母亲河。”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同心社区居民朱斌回忆起当天的场景,仍然充满兴奋和自豪,他说总书记开门见山、平易近人,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南通的感情。
的确,环境越来越美,靠的正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指引。在江苏,从污染严重的一汪死水到扬州人钟情的亲水公园,运河两岸的巨变,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道的故事。扬州杉湾花园社区书记肖文当时和总书记“面对面”,每个细节至今都仍历历在目,作为一名基层的社区干部,他动情地说:“我们社区紧靠美丽的大运河边,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引导我们的居民树立环保意识和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共同把我们大运河边的美好家园建设好!”
在即将开启"十四五"建设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的指示要求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江苏的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努力交出更加优异的"江苏答卷"。
学深吃透入脑入心。本周,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省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滚滚热潮。11月9日,省长吴政隆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和《建议》全文,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上,他特别提到,要精心编制好实施好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推动全会精神在江苏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11月11日,根据党中央统一安排,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在南京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作宣讲报告。李小鹏在报告中指出,《建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小苏注意到,当天,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主持报告会时也强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江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集中宣讲、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宣传走深走实。
中央宣讲一结束,11月12日,全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动员会就在南京召开。会议要求,要全面系统深入宣讲全会精神,讲清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清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讲清楚实现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团结奋斗。13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首场宣讲走进钟山宾馆集团,省委宣讲团成员、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作宣讲报告。15日,省委宣讲团成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来到江苏省警官学院。两位“大咖”结合大量史料、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并在会后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台上讲得投入,台下听得认真。大家表示,要在学习领会上下功夫,在吸收转化上见真章,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坚定行动。
敞开大门赢取未来
盛会落幕,开放不止。11月10日,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届进博会,江苏交易团成交规模继续增长并保持全国前列,共签订55个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规模近50亿美元,涉及制造、生物医药、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18场配套活动也是务实“有料”、亮点纷呈,不仅向全球宣传江苏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措施,也展示了中国庞大市场的魅力,让国外企业了解与分享中国市场、让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两岸携手,强强联合。11月12日,以"新基建 新愿景 新商机"为主题的2020两岸企业家峰会(紫金山)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台北两地同步举行。两岸400多名嘉宾出席,就推动两岸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联网化的合作发展建言献策。本次研讨会上,苏台企业合作联盟共同倡议也正式发布,旨在打造苏台两地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共同加入的开放式、创新型合作联盟,助推苏台产业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展深度合作。
全球并进,绿色发展。11月10日,2020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在南京开幕,全球200多家能源企业高管和知名专家学者等共聚这场“智慧能源”的饕餮盛宴。包括南京在内的17个地方政府与央企,央企、国企、民企间的战略合作和产业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涉及投资总额341亿元。这些合作项目将助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能源供应链集成创新产业集群,共同推动我国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实干善作善成
实施六大工程,发展数字经济。11月12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进行解读。江苏将以建设数字经济强省为总目标,着力推进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领、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和数字开放合作6大工程;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集群补短板、强长板,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配套,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高地以及全球吸引力的数字开放合作高地。
健全新型监管,共建诚信江苏。也是12日,省政府同样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就《江苏省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作出解读。江苏将在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20个重点领域或行业,选择信用建设需求迫切、信用监管基础良好的一批省级部门或单位,实施信用监管示范工程,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探索在一定期限内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的措施,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两个五年”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苏,既是对我们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对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现场指导。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笃行,跬步不休,迈向伟大征程,实现伟大梦想!
(来源:评新而论 撰稿/马遥 郝朦 沈杨 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