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我省纳入国家考核的长江干流及保护区渔船100%完成退捕,渔民100%退捕上岸,当前,长江禁渔已经进入新阶段。“退得出”还要“稳得住”,我省将加快推进其它水域退捕,落实落细退捕渔民社保政策,加快传统的生计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转变,努力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湖泊生态渔业发展之路。《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系列今天请看第四篇。
发展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 拓宽渔民转产转业门路
在江阴2020年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现场,被誉为“长江放流第一人”的郑金良,这次共放流了91万尾河豚鱼苗。郑金良是国内首个人工养殖长江刀鱼、省内首个规模化养殖河豚、鲥鱼的水产养殖户。
郑金良和他养殖的河豚
郑金良告诉记者:“生态绿色养殖渔业,不仅带动了当地渔民就业,还提高了他们的收益。同时,我们也会承担起养鱼人的责任,坚持增殖放流,守护好长江里面的资源。”
郑金良孙女在养殖场做电商直播
目前,江苏各地也在通过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带动退捕渔民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生态增殖渔业、休闲旅游等产业,拓宽渔民转产转业门路。
就地就近就业 渔民上岸收获“稳稳的幸福”
在句容市下蜀镇,退捕渔民徐忠付通过一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专场招聘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他告诉记者:“找到工作了就安心了,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跟我家属也讲了一句话,再要我回去弄鱼,我不可能了。为什么呢?因为太苦了。”
徐忠付工作现场
针对渔民年龄层次、就业技能等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让退捕渔民们不仅能顺利就业,还能收获价值感、成就感。在扬州高邮菱塘回族乡,当地的人社部门就根据渔民的意愿,持续提供免费的转产转业专项培训,对于创业的渔民,政府也有扶持。
高邮菱塘乡政法委员姚宏宝表示,对于他们其中一些人,当地政府也鼓励他们创业,帮助他们搞劳动技能培训,同时还给他们推荐无息贷款、低息贷款。
退捕渔民安置小区
围绕“稳”得住,保障民生底线,江苏坚持把保障渔民生计作为退捕禁捕工作的根本任务,将退捕渔民纳入各类技能培训范围和职业介绍服务,着力提升渔民职业技能水平。组织周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招聘的方式,面向退捕渔民提供就业岗位。
公益性岗位 让“捕鱼人”变身“护渔员”
袁卫东从小在渔船上长大,退捕上岸后,他一度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袁卫东驾驶渔政执法艇
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袁卫东在渔业社区安了新家,还当上了渔政执法艇的驾驶员,变成了一名“护渔员”,新身份也让他有了新担当。
袁卫东一家住进新家
袁卫东说:“我对船,对长江还是很有感情的,在新的岗位上,参加长江大保护的行动,我深深感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今后,要更加做好这份工作,为长江大保护出一份力量。”
据了解,我省长江干流和保护区退捕渔民就业和社保安置率都已达到90%以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牵头会同财政部门抓紧下达补偿资金,人社部门牵头开展渔民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时切实落实好渔民社保安置,坚持把渔民‘退得出、稳得住’,作为进一步退捕工作的重中之重。”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