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粒砂的旅程”

2020年11月14日 10:32:57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提起宿迁,许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项王故里、大运河以及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鲜有人知,它还有着“玻璃之城”的盛誉。放眼当下,从人们居住的楼房到日常餐具再到人手必备的手机,玻璃的身影无处不在。玻璃,除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模样,还能有哪些不一样的形态和可能?不妨带着好奇,到晶·世界玻璃艺术馆中探寻。

(全媒体)文化宿迁的印记·馆“宝”|宿迁(1122281)-20201114092711

  热玻璃吹制表演

  从“一粒砂”梦回宿迁“玻璃之城”

  晶·世界玻璃艺术馆坐落在美丽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侧,它的外观略显陈旧,里面却别有洞天——一座玻璃世界。

  在艺术馆的大厅中央,竖立着三座高大的玻璃人像,洁净如玉。从装束头饰分辨出两位是清朝人,另一位西装革履。“三人从左至右分别是黄以霖、许鼎霖以及张謇,他们是对宿迁玻璃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工业奠基人。”11月10日,艺术馆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这三座人像是国内首例一体成型,也是最高的玻璃人像作品。

  资料记载,古代的宿迁由于地处海拔较低的江淮下游,黄河数次决堤倒灌淮河,宿迁数次被淹。年复一年,黄河也将上游大量的泥沙带至宿迁,这些泥沙石英含量极高,是早期制造玻璃的优质原料,聪明的近代人发现了黄河泥沙的好处。“据说,在当时宿迁白马涧一带,石英砂储量惊人,深挖45米仍不见底。”艺术馆解说员武晨阳向笔者介绍起宿迁玻璃产业发展之源。

  晚清时期,宿迁当时还属于徐州下辖地区,由于地处运河交通节点之上,水运交通便利,徐州附近有丰富煤矿资源,运河水运便于原材料和玻璃制品规模运输,这些都为宿迁当地玻璃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1903年,在时任安徽盐运使的许鼎霖、南通实业家的张謇、宿迁名绅黄以霖等人的集资筹办下,耀徐玻璃公司诞生了。这是中国首家平板玻璃制造厂,使宿迁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宿迁玻璃工业的发展从此踏上了征程。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曾经的耀徐玻璃公司已不复存在,但晶·世界玻璃艺术馆却记录下这份辉煌的时刻。馆内设立了耀徐玻璃公司浮雕墙,并陈列展示了宿迁玻璃工业发展的曲折故事,以及玻璃工业上的诸多科普知识。艺术馆目前的房舍,也是依托老砂矿旧建筑改建而成。

  “一粒砂”穿越百年时光而来,在这里,且循着它的足迹,穿越时空,寻找宿迁乃至近代中国玻璃工业发展的印记。

  从馆“宝”看一片玻璃的“前世今生”

  行走在展厅内,入眼皆是玻璃,玻璃板凳、玻璃地板、玻璃灯具……不管是展品还是建筑,均与“玻璃”这一主题相呼应。

  展厅的一层,展示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唐宋元明清,玻璃在平日生活中的应用。笔者观察发现,这些玻璃器物多为饰物和容器。

  其中,色彩斑斓、纹饰丰富的“七星纹蜻蜓眼蓝琉璃簪头”和“复眼蜻蜓眼”很是吸引目光。武晨阳介绍,这两样展品出土于战国时期,是用玻璃制成的饰品,在古代俗称“蜻蜓眼”。“古代所称的‘琉璃’,属于现代玻璃的范畴。”

  “蜻蜓眼造型奇特,纹饰繁复多变。有的做成珠饰,有的应用于女性的发簪,并且只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番解说,令人思绪飘散。除了蜻蜓眼,艺术馆里还藏有琉璃管饰、琉璃耳瑱、琉璃串等古代玻璃饰品,这些美丽的饰品历经千年,仍可见光彩熠熠。在当时,这些玻璃饰品大多作为奢侈品类被收藏,平民老百姓还佩戴不起。

  在古代,玻璃制品不单被用来装饰,还被应用在墓葬中。工作人员指着展台内一套出土于西汉时期的“琉璃口含蝉”展品,介绍说:“在古代的墓葬文化中,有人认为,人死之后不能漏真气,要把身体的洞堵起来。其中,‘口中含蝉,手中握猪’是古代葬礼中最常见的组合。口中含蝉,是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顺着馆内的指引标识边走边赏,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玻璃在不同时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入清代以后,玻璃制品开始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从琉璃烟嘴、琉璃碗到玻璃珠算盘、玻璃瓶,玻璃制品的样式越来越丰富,材质也更加晶莹剔透。

  领略完有历史感的玻璃,在艺术馆二层展厅,还能欣赏到大量精美的现代玻璃艺术品。矿石展、琉璃展、工艺展,从多个层次和角度体现玻璃之美,展示宿迁玻璃城的独特魅力。

(全媒体)文化宿迁的印记·馆“宝”|宿迁(1122271)-20201114092706

  展台一景

  当玻璃遇到科技,奇妙的火花在这里迸发

  晶·世界玻璃艺术馆不仅仅是收藏过去,它还是激发创意与灵感之地。它致力于打造以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为主的综合休闲观光中心,通过对现代声、光、影互动体验手段的应用,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艺术品,享受沉浸式体验的乐趣。

  艺术馆二层的第五展区主题为“艺术设计”,游客在这里能体验到诸多好玩新奇的“网红”项目,围绕“玻璃与音乐”“玻璃与绘画”“玻璃与电影”主题,设计了钢琴音乐长廊、玻璃破碎互动体验装置、光敏玻璃拼图互动游戏等,营造出科技感和艺术感。

  晶·世界玻璃艺术馆还设置了热玻璃吹制秀场,玻璃工匠在这里现场表演热玻璃吹制,让游客了解玻璃从火热到冷却,从流动的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过程。

  从艺术馆开放至今,玻璃工匠俞国祥一直在这里表演。一根普通的玻璃棒在他的手中经过10分钟的浴火、雕塑,变成了光彩夺目的玻璃艺术品。高温与汗水下,平凡无奇的砂石绽放出光彩,也见证着他的匠心精神。

  回到馆内一层的老厂房区,这里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大型挖掘输送机械臂。科技操作下,机器“隆隆”的轰鸣声在耳畔响起,仿佛又重现当初的活力……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