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小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上海半淞园路街道给出了“温暖答案”

2020年11月13日 09:00:0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高志鹏 摄像/权廉程 剪辑/陈嘉骏

  在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89岁的郑文娟老人走出卧室,路过房门口,门梁上的红外行动监测装置便成功接收到信号,实时“记录”老人今日的行动轨迹。

  老人走进厨房打开煤气灶,准备烧一壶热水,厨房墙壁上的烟雾监测装置也早已“静候多时”,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

安装在老人家里的煤气报警装置

  这些,并不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场景,而是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居民区为了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专门在他们家里安装的“安防五件套”。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正面临着“养老难题”:在家中养老,子女缺乏时间和专业的照护技能;送到敬老院等机构养老,长辈对陌生的环境又不太适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小区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中年危机”:基础设施老旧、车位不够、物业服务跟不上。

  那么,如何才能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也能感受到“关怀”?如何才能让“年纪”越来越大的小区也时刻保持“青春”和“活力”,让居民们“安居”更“宜居”?

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

  对于这些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多方的团结协作,给出了这里专属的“温暖答案”。

   “高大上”的科技应用 

   智慧养老,让老年人独居一人也能安心舒心 

  “老伴去世了,子女也都在外面上班,路远,照顾不到。不过,虽然我是独居一个人,却住得相当安心。”郑文娟老人在谈起自己“独居”的生活时,露出了笑容。

  老人所在的瞿溪新村居住区属于售后公房小区,独居老年人比较多。为此,居委会专门为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家中安装了红外行动监测装置、煤气报警装置、电流监测装置、自来水监测装置、烟雾报警装置等“五件套”,如果老人家中数据发生异常,居委会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安排专人来排查问题。

安装在老人家门口的红外行动监测装置

  “这个是红外行动监测装置,能够监测到老人每天出门倒垃圾、遛弯的行动轨迹。”瞿溪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佘超指着门梁上的一个小盒子介绍道,“如果某一天老人的行动轨迹不改变了,或者是长时间未监测到有人路过,这个装置就会发出预警,我们会派专人来家中排查,确认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有了这些监测设备,即使有什么突发的情况,居委会都能第一时间知道。”郑文娟说。

瞿溪新村居民区居民 郑文娟

  居住在黄浦新苑小区的独居残疾老人傅奶奶已经86岁高龄,今年春节前不慎在外摔倒造成髋骨骨折,在医院治疗半个月后出院养伤。然而,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时间很难找到护工。傅奶奶通过社区养老热线意见呼出需求后,街道老龄办紧急寻找资源,为老人找寻合适的住家保姆,解决了老人一家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很多子女无法进入小区探望父母,为此,街道长者照护之家还推出了健康宝视频探视系统,老人与子女间可以实时聊天,子女也可以实时关注老人的起居生活,亲情关爱也因此拉近了距离。

  随着“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方式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在“安防五件套”的基础上,半淞园路街道还将探索更多有效的智能产品应用于社区老人,不断积累各项数据,为区级智慧养老平台提供社区延伸服务。

半淞园街道瞿溪新村居民区

   “接地气”的改造服务 

   智能停车,让老小区也能迸发出“新能量” 

  走进瞿溪新村居民区的大门,第一眼就能看到右手边立着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可以看到目前小区内各区域实时剩余车位的情况,车主能够根据导引,便捷地选择合适的区域停放车辆。

  同时,在小区消防通道的关键位置,还安装有智能感应违停地磁,保障小区生命安全通道的畅通。

瞿溪新村智能停车导引大屏

  “这个智慧停车位,主要还是方便进出小区的业主,能够正确地通过这块显示屏便捷停放车辆。” 瞿溪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佘超介绍道,“它是实时传输数据的,通过地磁的作用能够显示哪些车位有占用,哪些车位处于空闲状态。”

瞿溪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佘超

  老旧小区的改造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仅施工环境十分复杂,做通居民工作、获得业主支持,同样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佘超说:“我们在打通生命通道,改造智慧化、智能化小区车位的时候,一开始很多居民并没有很直观的概念,不知道小区改造车位、调整绿化布局,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瞿溪新村智慧化改造进程,居委会、业委会、小区居民代表在工程开工前,多次召开意见征询会、工作协调会,邀请相关建设方结合实地勘察情况,在业主大会上向居民解释建设方案,广泛集纳居民的意见建议。用最“接地气”的服务,做好对改造项目的引导和解释工作。

瞿溪新村智能停车导引

  “在没有改造完成之前,我们小区没有畅通的安全通道,很多的特种车辆,包括救护车辆、消防车辆不能进入到小区里实时施救,让很多居民在安全上得不到保证。而这样一个改造工程的完成,可以说对每一位居民,都有实实在在的意义。”佘超说。

  用“新技术”破解小区的“老难题”,半淞园路街道在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同时,也在走街串巷和居民“拉家常”中倾听民意,同时做好暖人心、聚人心的服务工作,用“接地气”的服务,让老小区也能迸发出“新能量”。

   “反转”的投票结果 

   民主协商,让物业价格“涨”了服务值 

  在半淞园路街道另一边的海洲丽园小区,业委会办公室里保存着一个“宝贝”。

  2016年,这里成功通过业主投票,完成了入住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物业费调整,而投票时收集到的全部548张选票,也被业委会一直保存到现在。

小区物业费调整选票汇总

  为什么说这些选票“意义重大”?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严永福回忆道:当年那次物业费调整,实在是“一波三折”。

  “我们这里是2005年入住的,当时物业费标准是每月每平方米1.7元。”严永福说,“十多年来一直没变过,到了2014、2015年的时候就提出要上调物业费,但第一次投票没成功,同意票连半数都没达到。”

海洲丽园小区业委会副主任 严永福

  严永福认为,第一次调价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价格涨得太多,而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业主们普遍觉得,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没有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

  对此,物业公司其实也有苦水,收费标准多年未变,在人力物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物业服务只能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怎么调?”“调多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相互配合,开展意见征询和议事协商。业委会通过走访,了解了业主们对小区物业服务最不满意的问题,明确了小区环境管理需要改进的细节,同时对服务价格与物业开展协商,寻找双方的“平衡点”,既议“质”,又议“价”。

小区鸟瞰

  “意见最多的,是我们小区里的那条人工河,十几年下来淤泥堆积得很深,到了夏天,水都是臭的。”严永福说。在了解到业主们的诉求和不满后,物业公司组织工人专门清理了人工河里的淤泥,同时对小区的绿化也进行了补种和修剪,这些曾经服务短板的显著改善,也赢得了业主们的认可。

  不同于第一次投票时业主们需要自行投票到信箱,在第二次投票时,小区业委会组织党员代表、业主代表每家每户上门送选票,对业委会管理、小区改造等方面进一步听取大家的意见,表决票送达率也达到了100%。

  最终,第二次物业费调整投票中同意票达到了419票,同意票占小区全部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了75%,物业服务价格调整获得业主大会通过,由每月每平方米1.7元调整至2.2元。尽管小区物业费涨价了,但是物业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居民们都觉得这个价格“涨得值”。

小区道路

  “新的价格标准实施时间是2017年1月份,第一年调整物业费以后的收缴率达到了95%,应该算是很成功了。”严永福说。

  目前,半淞园路街道辖区内多个小区都通过规范化的民主协商,对物业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通过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半淞园路街道建立了一套“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用法治思维来破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难题,让小区不仅“安居”,更“宜居”。

  古语云:“安居乐业”,让百姓“安居”,是美好生活最基础的保障;让百姓“宜居”,则是居住品质的更高要求。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居住型社区,半淞园路街道把居委会、业委会规范化建设作为社区治理的着力点,既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智慧养老”,也着力社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更通过民主协商,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做到既尊重民意,又汇集民智,更凝聚民力。在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培育社区治理共同体意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给出解决社区“老大难”问题的“温暖答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