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发展 重塑长江江苏段发展新格局|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②

2020年11月12日 18:41: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依江而建,因水而兴。江苏的发展离不开长江的滋养,但曾经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付出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近年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聚焦“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沿江及全省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转型,提升沿江“含绿量”

  扬州,长江和运河在这里交汇,自古水系纵横,航运发达。在扬州仪征经济开发区,过去,这儿曾聚集了多家船厂码头,为地方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但由于企业产能落后、环保能力先天不足,成为扬州黄金岸线的生态痛点。为提升沿江环境,仪征经济开发区下大力气,启动拆除工作,前后关停小船厂14家,船厂关停的同时,还对一批岸线违规项目进行了大力整治。

  在开发区红旗村南侧的十二圩船厂,曾拥有长江岸线460米,关停后,原厂址上种植了180多亩的苗林,对拆除后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仪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刘奇峰说:“通过一系列关停并转,腾让出了长江岸线3300米,土地1500亩,我们第一步是要对地块进行绿化,第二步对绿化进行升级完善,形成一个城市风光带的面貌,未来也会有一些步道,有一些亲水平台等等。”

  从过去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老旧船厂,到如今整片的生态植被,仪征不断编织沿江“绿网”,一改过去“滨江不见江”的尴尬。“现在经过复绿之后,你再到江堤上去走一走就真正感受到长江就在你眼皮底下,有了拥抱长江的感觉。”刘奇峰感慨。

  这样的绿色故事在江苏沿江不断上演。五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931万吨、水泥产能1155万吨,化工企业数量压减了近4000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减少到200多家,腾出岸线60.3公里,新增造林近100万亩,从高空俯瞰,长江江苏段已经形成连贯的滨江绿色界面。

  升级,增加地方“含金量”   

  顺流而下,来到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南通。在对化工、印染等产业清退后,南通海门科技园腾笼换鸟,重点发展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引入了150多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3年前澳斯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此落户,董事长罗顺告诉记者,这三年,企业发展非常快,从2018年300多万的销售额,今年已经接近1个亿,“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创新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门类全的产业链条,成了一个生态圈,反过来会有更多的相关产业愿意过来。”

  从化工园区变身生物医药小镇,海门科技园是海门乃至南通布局新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缩影。截至去年底,南通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06家,是4年前的2.27倍,已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增速全省第一,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砸笼换绿,腾笼引凤……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江苏深刻认识把握“五个关系”系统要求,江苏沿江高质量发展走在长江经济带前列。去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10万亿,其中沿江地区比重超过77%,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沿江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崛起,全省经济“发动机”的引领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汪泽)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