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这次公共空间治理共清理出集体土地525亩,重新发包后已有20.45万元进入集体账户,家底一下子变厚了。”江苏省徐州铜山区大许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赵世东提起公共空间治理赞不绝口,“我们还按照镇里要求预留了80亩集体土地,用于大蒜和辣椒种植,为‘双辣’产业发展作好示范,让土地资源持续带来效益。”
板桥村的变化是铜山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针对农村两个增收的艰巨任务,今年下半年以来,铜山聚焦乡村治理,聚力集体增收,积极探索打造公共空间治理升级版,在全区上下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深化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热潮,实现集体资源全部清底、集体资产全部清收、无效债务全部清除、应收债权全部清账、低收入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五清”目标。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清理被村民无偿侵占或低价承包的村级集体耕地资源5.86万亩、坑塘资源3.2万亩、山林资源2.3万亩、房产资源43.69万平方米。对清理收回的公共空间通过规范合同或重新发包,新增村级集体收入5700多万元,平均每个行政村增加集体收入近20万元,有的行政村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
公共空间姓“公” 公共收益共享
“谁占就是谁的”“集体大草堆,哪个不扯哪个亏”,这些观念导致大量公共资产资源被侵占,也是农村公共空间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铜山首先从宣传发动入手,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各村组帮助群众算清搞好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政治“四笔账”,帮助群众树立“公共空间姓公、公共收益共享”的公共意识和价值理念,积极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何桥镇动员老党员、老干部、教师、乡贤、村民代表等加入到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中来,帮助村里排查集体资源,调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再就是干部带头,铜山要求村支“两委”成员及其亲属带头清退违规占有的公共资源和不合理的合同,为群众作出榜样。对隐瞒不报的党员干部侵占公共资源线索,一律交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铜山对清理出的公共空间资源用之于民,产生乘数效应。利国镇利国村对位于石门老街南侧的珍珠泉河两岸进行公共空间治理,然后进行了清淤、护坡、硬化、绿化、亮化、立面改造和桥梁修建等一系列改造,将原来的瓦房按照历史上著名的“利国八景”风貌进行翻建。如今,一排排粉墙黛瓦的苏州园林式住宅分列两岸,珍珠泉河也变成了一条靓丽的风光带,整个石门老街也摇身一变,成为一条古色古香的特色步行街,辖区内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利益。
越规范越好办
“350、380、400……”随着工作人员的报价,台下寂静无声。这是张集镇梁堂村公共空间治理民主评议会票决式定价会唱票现场。
参会人员包括镇政府包村驻队干部两名、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一半以上人员,会议对每一宗原合同进行价格重新核定、对新合同进行定价。为保证客观公正,采取参会人员一人一票无计名票决的方式,最后取平均值为定价依据,这样既达到了民主协商共议价格的目的,保证了公平发包,又打消了参评人员怕得罪人的顾虑。
公共空间治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矛盾交织,情势复杂。怎么办?铜山把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作为破解之道。区里把“四空间一资源”(乡村范围内所有耕地空间、道路空间、水体空间、山林空间和其他集体资产资源)作为治理重点,突出对非法侵占、乱耕乱种、违建违章及显失公平合同等问题进行治理。
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在全面摸清集体资产资源家底基础上,对违法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和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清理,建立村级公共资源资产分布图、村级公共资源资产使用管理情况清册,对清理出的集体资产资源,全面登记造册,探索实行确权颁证,进入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发包,实现清得准、收得回、用得好。对有失公平以及不够规范的集体资源资产承包合同,采取民主协商或依法废除重新签订的方式全面加以规范和完善。
单集镇沈桥村通过法律宣教、群众协商议事等方法,解决了持续多年的白马湖土地资源承包地租金问题,将千余亩承包地的租赁费用提升了3倍,年可增加集体收益40余万元。何桥镇张集村有一个废弃的砖瓦厂长期被人侵占用来养殖,镇村在多次商谈、劝诫无效后果断向法庭提出起诉,通过法律手段顺利收回,现在该地已招引一家农旅项目入驻。
让资产资源“活”起来
如何让清理出的公共空间既规范使用又保值增值?铜山把村集体增收作为公共空间治理的核心,坚持扶贫项目优先、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上各类公共空间资源资产优先发展产业项目,收益权最大程度向属地村级集体倾斜,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边治边用,统筹考虑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产业布局等因素,最大化发挥资源资产使用效益。
大蒜和辣椒种植是大许镇重点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为发挥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上的示范引领作用,该镇允许各村从清理出的公共用地上划出60—100亩地用作村集体机动地,主要进行大蒜、辣椒示范育苗和栽培上,既为集体增加了收入又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单集镇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活动,让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治理成果,激发干部群众更加自觉的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来。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该镇共清理各类旱厕1900余座,新建公厕104座,新建广场游园87个,安装健身器材90套,拓宽硬化各类道路10.9万平方米;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产业发展”,路东村、詹湖村、曹庄村等收回村部周边被侵占土地,利用扶持资金,新建厂房租给绿途科技有限公司,增加了群众就业机会,提高了集体收入。詹湖村利用原有小学校旧址,发包给一家电子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就业、留住了产业;“公共空间治理+基层治理”,将公共空间治理纳入文明户、文明村评比范围,纳入《村规民约》,促进了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