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京杭运河第一港”,徐州擘画通江达海新蓝图

2020年11月07日 14:12:27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1月5日,徐州交通控股集团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加快建设淮海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

  近年来,徐州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强劲态势。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全市上半年GDP实现正增长,下半年各项主要指标增速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加快恢复、逐步回暖的态势。江苏省港口集团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是省沿江沿海港口、岸线和相关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省港口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平台。江苏省港口集团与徐州交通控股集团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是推动徐州中心城市建设、淮海国际陆港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港口整合”战略的有力举措。徐州市将切实履行好、落实好协议内容,全力支持合作项目落实落细,深度研究深化合作的方法路径,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徐州港江海河物流网络和铁水联运体系,共同绘就打造“京杭运河第一港”的美好蓝图。

  ■送别与礼赞

  “京杭运河第一港”的顺潮腾飞,是以万寨港、孟家沟港的“两港”搬迁为驱动力的。

  万寨港始建于1956年,作为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列入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规划,年吞吐能力达1200万吨;孟家沟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承担徐州市区及淮海经济区百杂货和集装箱货物的中转运输任务,是苏鲁豫皖地区重要的内河水运出口,是京杭运河重要枢纽港之一,同时也是徐州市最早开通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的综合性码头,年吞吐能力达500万吨。

  时光如梭。数十年来,万寨港和孟家沟港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两港”搬迁作为徐州港升级腾飞的先决条件,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最有现实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两港”搬迁后,“两港”作为港口的历史随即终结,作为地标的作用也会消失,而徐州的“港口史”“交通史”“经济史”“文化史”都会铭记徐州曾经有过万寨港、孟家沟港,这两个港口曾为徐州交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责任与担当

  在2600米长的码头岸线上,“两港”坐拥57万平方米的港区,设备星罗棋布,业务林林总总。老港务人都说,“两港”搬迁是徐州改革开放以来动迁面积最大、牵动面最广、成本最大的一次战略举措。

  这次是一场攻坚战。2019年秋,万寨港、孟家沟港即与鼓楼区签订了“收储协议”:两港搬迁的最后期限是2021年3月。战役启动后,指挥部指挥若定,各部门闻令而动,“两港人”正在争分夺秒……

  目前,孟家沟港集装箱业务开始转移至顺堤河作业区,已经启动了实际搬迁。万寨港已经实施了人员调配,先头部队是万寨港的铁路业务人员、作业区部分人员、调度人员等,他们已经进驻顺堤河作业区参加培训,进而熟悉相关设备及业务流程。

  在设备转运的同时,徐州港也为广大职工作了周密妥善的安排,相关负责人表示,港口搬迁后一定会保障他们专业对口、发挥特长,实现效益、利益的最大化。

  巡行于“两港”搬迁现场,在紧张有序的搬迁背后,展现的是责任与担当,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光荣与梦想

  梳理翻阅徐州港的大事记,可知“两港”搬迁从顺堤河作业区奠基的那一刻起,就迈向了必然。

  时间追溯到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徐州港徐州港区顺堤河作业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年吞吐能力1400万吨。这勾画了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的基本蓝图,并兼容了万寨港与孟家沟港的吞吐能量。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顺堤河作业区的建设者们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他们心中的“徐州新港”。

  今年以来,顺堤河作业区建设更是迈上了“快车道”:货场硬化及道路改造工程、铁路专用线输煤通道工程、多用途功能改造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相继通过验收。6月24日,煤炭一期码头新增装卸船系统竣工验收。

  步入顺堤河作业区,只见一排排的码头吊、一列列的装载机、一艘艘的货船鳞次栉比;港区周围,绿树夹岸,平水烟波,风景如画……十年磨一剑,涅槃而新生,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终于以“京杭大运河第一港”“亿吨大港”的领军地位,屹立于淮海大地。

  秉持着先进的建港理念,在一个亲水、远城、护绿、防尘的空间,“亿吨大港”的脊梁已然构成——目前,一期工程完成,顺堤河作业区达到了年通过能力1400万吨的设计指标。铁路专用线输煤通道开启后,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及铁路集装箱装卸功能。

  汽笛声声,送别过往,迎来期盼。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二期码头及临港产业园的建设完成,徐州港这个“中国京杭大运河第一港”不但在通过能力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且在实现“公改铁”“铁转水”“散改集”的“绿色物流”方面走在全国航运界前列。届时,淮海国际陆港实现“江海河互通、公铁水联动”的蓝图将走进现实。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拉开了江苏省港口集团与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团合作意向落地生根的序幕,这不仅是双方共谋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江苏省港口集团发挥港航融合资源、更好服务徐州经济发展和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新探索,是双方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共同完善江苏省江海河联运体系、畅通东西双向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江苏省港口集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徐州市交通控股集团携手奋进,使江海河联运更加高效,使铁水联运更加顺畅,共同为徐州综合枢纽和淮海国际陆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