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记者关注了江苏省委派驻连云港灌云县的第一书记丁先锋。他帮扶的南岗镇张兴村,虽然村民都脱贫了,但五保户、低收入户距离幸福生活还有点儿距离,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0。今年三月,刚到任的丁先锋带着老党员和村民流转土地,先种西瓜再种芦蒿,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也能有余力帮助困难群众。7月份,西瓜丰收,他东奔西走忙着卖瓜;眼下,芦蒿也丰收了。再次迎来丰收,丁先锋却闲了下来,连芦蒿销路都不去跑了。
10月下旬,深秋时节的南岗镇张兴村田地里依旧绿意盎然,勃勃生机。村民们正忙碌着收割芦蒿,上任大半年,丁先锋带着村民迎来了第二次丰收。
“我种西瓜的时候天天在地里面,种芦蒿我就有时间过来看一下,不能我来种,我们不是来输血的,我们是来造血的,要让他们主动发展经济。”丁先锋说。
以前,村民们对他将信将疑,你搞西瓜,哪里能挣到钱呢?
“后来卖到钱了,他们感觉真不简单。”张兴村村民,党员温胜年笑开了花。
西瓜虽好,也不能一年四季种,丁先锋又盯上了芦蒿。
“他看了芦蒿这个东西以后跟我们协商,我说我们村里技术人员少,只有一两个人会搞,这个东西没有经验恐怕不容易赚到钱。”村民温胜年说。
那可咋办?
经过调查,丁先锋了解到,南岗镇本身就是江苏省芦蒿生产很重要的一个基地,因地制宜,他们摸索了“村集体+种植能手或种植大户”这种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生产资料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
用丁先锋的话来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下种出来的芦蒿,老板们都抢着要!
朱长娥是张兴村的芦蒿种植大户,她对合作感到很满意。
“我们平时每年种二三十亩,和村里合作现在种了八九十亩,当然有得赚了!今年的行情好,村里面能得30万元,我能得30万元,这个分成,我很满意!合作很愉快!”
与此同时,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户可以优先到项目里面来务工,让他们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村民一天挣100多块钱,多的时候能到200!
到明年春天,还能再收一茬芦蒿,再挣10万,漂亮!
见到大家的生活蒸蒸日上,丁先锋却有一些隐隐的担心。“我个人有一点担心,如果我两年以后回去了以后,他们会不会又变成以前的样子?”
村民们让他放心。
张兴村村民 党员张明忠:
“丁书记给我们做出样板来了,肯定不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张兴村村民 党员温胜年 :
大家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奔小康,大家还是有奔头的!
如今,40亩阳光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始生产经营,近250亩高效芦蒿种植基地项目将落户张兴村。
还记得丁先锋的上任小目标吗?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0增长为18万+
“我觉得目标完成得还可以吧,西瓜销售从种植到销售,经营性收入达到了417000块钱,芦蒿的保守估计大概在60万元左右。”丁先锋说。
江苏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南岗镇张兴村第一书记丁先锋:我们赚了钱以后要发展再生产,其次要拿出10%-20%的经济效益,来保障村里面最困难的人民群众,让他们感到更幸福。
记者不仅感受到了丁先锋的信心和决心,也感受到了村民的开心和齐心。
眼看张兴村的钱袋子要鼓起来了。这钱怎么花?怎么继续发展生产?怎么提高村民幸福感?
记者将继续关注和记录,也希望越来越多低收入村富起来,小康路上,谁都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