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前三天全省天空为啥“灰蒙蒙”?专家权威分析来了

2020年11月05日 13:59:3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11月1日以来,江苏出现一次大范围的短时PM2.5、PM10中度污染过程。今天(11月5日),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省环科院、省监测中心、南京大学)为公众解读了污染特征和成因。

  据了解,11月1日江苏省PM2.5日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其中淮安和宿迁2市PM2.5日均浓度为91和78微克/立方米,达轻度污染;徐州市PM10日均浓度为158微克/立方米,达轻度污染。

  11月2日污染南下至沿江地区,徐州和盐城2市PM10日均浓度为178和151微克/立方米,达轻度污染;常州、苏州、扬州、镇江4市PM2.5日均浓度为97、84、80和76微克/立方米,达轻度污染;8时常州市出现此次污染过程中全省PM2.5最高小时浓度峰值(146微克/立方米)。

  11月3日江苏省受东北风影响,风速增加,大气扩散条件转好,污染逐步减弱。

  本地积累和上游污染物传输是主因

  从海平面气象形势来看,1日低压系统向东北方向移动,江苏省转为均压场控制,天气静稳,风速较低,水平扩散条件较差,有利于污染物本地累积;2日江苏省北部逐渐受高压系统影响,江苏省位于冷锋前部,地面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风速较大,存在上游污染物输送;3日8时江苏省冷锋过境,仍受高压系统影响,风速较大,水平扩散条件较好,空气污染逐步形势改善。

  苏北地区受偏北方向传输影响相对显著,粗颗粒物与细颗粒物污染并重。

  1日江苏省气团主要来自本省,苏北城市同时受到来自上风向山东、河北及河南的气团贡献;徐州市自1日18:00开始,PM2.5、PM10浓度显著升高,PM2.5与PM10比值为0.47±0.09,且浓度相关性高达0.95,提示此次苏北区域细颗粒物、粗颗粒物污染并重。

  2日傍晚来自华北及苏北的污染气团到达苏南城市,激光雷达结果显示1.5km以下高度有沙尘及细颗粒物污染沿徐州-常州-苏州通道传输至苏南区域,并输送到近地面。

  此外,NOx的二次转化累积对PM2.5污染贡献显著。

  11月1日-11月3日16时,苏南地区为全省NO2日均浓度的高值区,其中日均浓度最大值为78微克/立方米(扬州市、无锡市)。

  以南通市PM2.5组分为例,PM2.5高值时段二次无机组分(硫酸根、硝酸根、铵根)浓度显著提升,其中11月1-2日硝酸根占PM2.5浓度比例约为33%,最高占比可达50%。

  专家支招:强化本地污染源控制 发挥精准执法作用

  专家表示,江苏省要加强本地污染源控制,提前1-2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可有效降低PM2.5峰值浓度,推迟重污染发生的时间。

  重点针对西北传输通道区域NOx和VOCs排放,强化移动源和工业源管控。关注水泥、钢铁行业等NOx高排放企业,尤其是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企业,调取脱硝中控系统、运行台账等资料,强化执法检查,落实重点企业短期深度减排。

  加强石化、化工、纺织、涂装、印刷行业以及工业园区VOCs治理执法检查。强化重型柴油车污染控制,适时实施渣土运输限批。

  综合利用热点网格、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等进行溯源分析,为精准执法提供依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陈超 通讯员/苏小环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