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暖心陪伴!84岁的长发奶奶与她的社区党员“梳头秘书”

2020年11月01日 16:20:54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84岁的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彭城街道莲花社区毋顺霞奶奶,虽年过八旬,头发却依然乌黑亮泽,完全不像这个年龄的人的发质和发色。

  毋奶奶一辈子没有剪过短发,那是因为她故去的老伴说过喜欢她留长发,但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出现了肩周炎,有时抬胳膊会稍费力,社区于是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位“梳头秘书”。


社区党员志愿者何卉丽为毋奶奶梳头

  志愿者每次为老人梳头要半小时

  记者在云龙区彭城街道莲花小区4号楼一栋老居民楼里,见到了毋奶奶和专门为她梳头的何卉丽女士。毋奶奶除了前额有丝丝白发,整头头发都黑油油的,映衬着大红色的毛衣外套,加上性格开朗,快人快语,显得格外精神。

  一句不经意的话,毋奶奶从此打消了剪短发的念头。“我这辈子没留过短头发,老伴生前,我也提到过,看别人剪短发也挺精神的,索性我也剪个短发吧。老伴却说,还是留长头发好,别剪了,长头发多好看。”

  10年前,毋奶奶的老伴酒后突发冠心病去世。正巧那时,莲花小区发展了一批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空巢老人,毋奶奶被列为帮扶对象,她没有别的要求,就想找个会梳头的。51岁的何卉丽本来就与毋奶奶熟悉,人又特别温柔,于是社区安排她来为毋奶奶梳头。

  何卉丽介绍,自己与毋奶奶做了至少30年邻居,“我和毋姨是老邻居,我家离她家只有几分钟路,我没事就爱到她家串门,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3年前就拿到了老年护理师资格证书的何卉丽对老年人护理很在行,她给毋奶奶每次梳头约要半个小时。“来,毋姨,我给你梳头吧。”说着,何卉丽走到毋奶奶的背后,先用手指在老人的头顶两侧反复按摩,再用一把小巧的梳子将头发轻柔地从额头梳向后脑勺,一遍又一遍。“我们平时一边梳头,一边聊天。有时候还把毋姨的头发用几根黑卡子盘到脑后,看起来清爽利落。尤其是冬天,衣服较厚,毋姨想盘头时,自己用手往后抄头发不太方便。”

  毋奶奶一辈子坚持行善

  “毋姨也帮助我很多,我跟毋姨在一起,被她的快乐的心态和正能量感染到了。”何卉丽说,她和毋奶奶之间,并非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双向的“精神成长”。

  何卉丽介绍,毋奶奶退休前在纺织局等单位做工会工作,为人豪爽热情,生活态度特别积极,坚持学习,爱好文艺,还组建了社区夕阳红合唱团并担任指挥。在上世纪50年代,毋奶奶就做过社区工作,她做了很多善事,心地特别好。

  毋奶奶虽年过八旬,但身体很好,这应该得益于她多年来坚持每天爬云龙山锻炼,除了恶劣天气,平时一天不落,至今如此。每天早上4点多,老人就起床了,喝半碗开水,就走出家门去登山,登到山顶,还要跳跳健美操。老人见山上锻炼的人夏天爱出汗,自己花钱买了100多条手绢免费送给锻炼的人擦汗,这一举动已连续坚持3年。

  2020年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在社区组织的捐款活动中,毋奶奶主动要捐出5000元,社区见老人年迈又独居,只收了2000元。疫情期间,毋奶奶主动要报名做志愿者在小区门口值班,每天值一上午,坚持了两个多月。毋奶奶值班特别认真,有一次她坚持劝说一位不戴口罩的居民佩戴口罩再进小区,被这位居民抬手一挥,手机掉在地上摔坏了,事后别人说可以找对方赔偿,她却大度地说算了,自己又花钱买了新的。

  两代人心心相印相互促进

  毋奶奶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何卉丽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两人特别投脾气。何卉丽不仅是毋奶奶的“梳头秘书”,还担任着毋奶奶的“生活顾问”角色,她经常帮毋奶奶买菜,买药,交水电费,并教会了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和微信。

  毋奶奶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党员,何卉丽也是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2019年4月,何卉丽教毋奶奶注册了学习强国,从此后老人每天登陆学习强国平台学习,至今已积分24984分。有时候夜里醒来,老人还戴着老花镜做学习强国挑战题。

  何卉丽长期帮助的老人不止毋奶奶,还包括社区其他近10个老人,她经常去帮助老人们收衣服、收被子、买菜,每年冬至的时候,何卉丽都会包很多饺子,每位老人挨家挨户送上一份。

  “就觉得帮助了老人,心里很舒坦。”何卉丽说,这可能是受家庭影响,她姥姥和妈妈都特别爱帮助人,妈妈看到谁家过的不容易,都喜欢主动帮一把,汶川地震的时候,妈妈捐了1000元,还亲手缝了三面新(被套、里子、面子)的被子给灾区寄去。在家庭的影响下,何卉丽也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所以才有了与毋奶奶以及社区老人们的忘年之交。

  就在几个月前,何卉丽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她的情绪很低落。毋奶奶三天两头劝慰她、开导她,缓解了她抑郁的心情。虽年龄悬殊30多岁,但对真善美的执着坚持,对正能量的不懈追求,使毋顺霞和何卉丽这对党员志愿者成为了彼此的心灵伙伴,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