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惊又喜!三名民族班的孩子过生日 送蛋糕的“小哥”竟是校长

2020年10月29日 21:53:5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离家千里远,想念亲人想念家”,这是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海南民族班孩子们的一个共性。因为他们要跨越千里,从青海海南州来南京学习生活三年。这个国庆假期,高一学生卓玛措因父母没来南京探望她而暗自神伤,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0月27号,是卓玛措15岁生日;10月28号,是杨钰欣的生日,学校决定,将海南班高一年级另一名在十月份过生日的同学聚在一起,在以往送生日餐券和贺卡的基础上,校长化身神秘嘉宾送上一波惊喜。

  离家千里远 第二故乡也温暖

  2011年10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承担江苏省教育援青项目,开办青海海南民族班,10年间,近800名来自青海省海南州的孩子,跨越千里来到学校求学。由于海南班学生异地求学,年龄都在十五岁左右,有的孩子甚至从未出过远门,想念亲人想念家。

  10月27号中午11:40分,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食堂 ,三位同学带着生日餐券到窗口领一份青菜牛肉面。

  卓玛措、季卉蕊、 杨钰欣端着面条,按照班主任的约定,来到了食堂三楼。她们的班主任老师和生源地老师早已点好菜,等候她们了。

  师生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家常。在聊天中,卓玛措说,爸妈是牧民,家里还有个小妹妹上小学,父母很忙。原本约定在国庆来南京看望她的父母,因有事耽搁而没能履行“约定”。就在三位女同学的面条快要“扫光”时,老师告诉她们,马上会有一位神秘嘉宾送生日蛋糕来。

  送蛋糕的“小哥”不是别人,正是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长徐斌。“校长好“”祝你们生日快乐。三个人一道过生日,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蛋糕。祝你生日快乐,祝你们生日快乐。”

  在校长徐斌的提议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许愿、吹蜡烛,唱生日祝福歌。

  从左往右依次为杨钰欣、季卉蕊、徐斌、卓玛措。↑

  季卉蕊吃着蛋糕,一脸幸福地笑了↑

  卓玛措说:“难忘,因为是第一次,以前在老家,从来不过生日,就藏族没有过生日的习惯,所以从领到校长的那一个贺卡的时候,很激动、很开心。”

  季卉蕊和杨钰欣同学的生日分别是10月21号和10月28号,她们都来自青海省海南州。能够在学校过这样一次特别的生日,两位同学的惊喜之情,一点不逊于卓玛措。

  季卉蕊说:“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然后突然看到了校长提着蛋糕走了进来,我就是非常的惊喜,就是很亲切,有一种家人的感觉。”

  杨钰欣说:“生日就是和家里的亲戚一起吃一顿火锅,然后一起吃蛋糕。想到大家可能会一起吃饭,没想到校长会作为神秘嘉宾给我们送一个蛋糕。然后就觉得校长也很可爱,就是很和蔼可亲。”

  校长徐斌告诉记者,能化身“快递小哥”给三位同学送蛋糕、送惊喜,自己也很激动。

  徐斌说:“孩子们跟同龄孩子比,他们提前了三年,离开了父母远走他乡,想家想亲人,这是他们心理上的困难。今天我们用这个方式,在我们原来每学年为师生生日餐的基础上,给孩子们再出点精彩,也是希望帮助孩子们对江宁高中,有一个更好的融入,克服思乡想家长的一个心理。”

  6年60多本交心本   笔尖交心解乡愁

  为了帮助学生缓解思乡念家之情,吉波人老师用"交心本"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一位女生在交心本中写道:高考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很浮躁,我应该怎么办。吉波人老师回复:我只能说调整心态,再说你在悄悄进步,所以你要更加自信,就不会浮躁。

  吉波人老师说:“把他们的心里话就是通过一种书面的形式,来做一个交流,我就觉得特别开心。主要是鼓励,我们的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每位学生送进理想大学的校门。”

  高三学生华吉加三年前从青海来到江苏,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刚到这里特别的自卑,而性格内向的她又不擅长与人倾诉,所以,她就将喜怒哀乐一股脑地写进了“交心本”里。

  华吉加说:“想家,特别想家,遇到生活上、学习上困惑,想不通的,就写在本子上。老师也会细心地指导我,教导我。后来,我就慢慢地觉得自己好起来了,我现在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所以我现在更多的写的是我们班级里的事情。”

  吉波人担任班主任6年,收集60多本“交心本”,用真情、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守望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这也是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海南民族班的老师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校长徐斌说:“作为老师,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青海班海南的孩子,在我们高中三年学习生活能够更加快乐。江宁高中海南班十年办学,由摸索实践到规范提升,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江苏智力援青作出了贡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谢健 顾啸云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