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高质量发展看江苏——全国新闻广播增强‘’四力”江苏行采访团来到了江苏扬州沿湖村和淮安条河镇。邵伯湖畔,采访团们见证了传统渔业转型发展的人文魅力;条河镇里,采访团们感受到了设施化果蔬园的科技魅力。
以渔创业,绿色打造乡村底色
方巷镇沿湖村地处邵伯湖西岸,距市区20公里、扬溧高速瘦西湖入口10公里,紧邻邵伯湖堤顶公路和611省道,是区内唯一从事渔业生产的渔业行政村。这个面积0.8平方公里的小渔村,现有村民420户,人口1604人。
十几年前,扬州市沿湖村还是远近闻名的“渔花子村”,随着近几年渔民上岸定居工程的开展,沿湖村退养还湖、以渔创业,走出了一条传统渔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现场,沿湖村村民、“渔三代”倪传雪向记者团们介绍说,因为贫穷落后,以前外村的女孩都不愿意嫁到沿湖村,近十年了,在渔民上岸定居工程帮扶下,沿湖村发生巨大变化,她也从整天围着灶台、孩子转的家庭主妇变成了渔家书房渔家故事的讲述者,和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介绍着沿湖村的渔家故事,她的家庭收入也翻了三四倍。
村委书记刘德宝也向记者们介绍了沿湖村的“发展经”:近年来,该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特别是绿色生态优势,做足“水文章”,深挖“渔文化”,借力“互联网”,发展“乡村游”,走出了一条“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
美哉人文,三大体系凸显渔家文化
2.1公里长的渔文化沥青马路、渔家书房、渔文化博物馆.....一个个渔家地标,勾勒出这个“网红打卡地”的特色气息。
刘德宝还介绍道:“沿湖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渔民特色饮食、水上传统劳作方式和湖区生态三大文化体系。”刘德宝介绍,沿湖村将通过“树立品牌、抢抓先机、整合资源”,深度打造人文、生态、情景化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力推动沿湖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邵伯湖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以水为亲的憨厚朴实的渔民群像,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人文水乡画卷。绿色邵伯湖,人水共和谐。在传统渔业转型发展的路上,沿湖村先后获得“国家级最美渔村”“中国特色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
飞地同创,产业扶贫新路径
一捧捧香菇、茶树菇在这里,承载起村民致富的希望。这里是成集镇条河设施化果蔬园,位于条河新型农村社区北侧。在这200亩的土地上,撰写着经济薄弱村脱贫增收的新模式,印刻着一条“飞地同创”产业扶贫新路径。
2017年以来,成集镇为了解决经济薄弱村增收无门、低收入农户致富无路等难题,采取“飞地同创”模式,整合条河、六塘、余何三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500余万元,在条河社区北侧,规划建设集生产、仓储、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建有22个香菇棚、16个茶树菇棚和25个高标准温室食用菌大棚,配套400平方米冷库等设施,大棚采用顶部防风、智能化水肥滴灌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农业生产,实行“公司 村集体 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了村集体得租金、农户得“基本工资 利润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
今年,在此基础上,又利用上级帮扶资金430万元,新建高标准设施化温室果蔬大棚7个,主要用于现代果蔬种植技术科普、展示、观光以及生产等。目前,大棚钢架正在搭建,预计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四个到位,美丽乡村全景绽放
走进条河社区,一排排江淮建筑风格的园林式住宅坐落在河边,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树木葱郁,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风景宜人的彩色图画。
“十三五”以来,成集镇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政策机遇,充分尊重群众需求,采取“统规自建”,让群众由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逐步转变。规划启动了初心、条河、法华、余圩四个农民新型社区,其中条河社区占地面积约300亩,分三期实施,一期二期已建成房屋311套,三期214套正在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实现525户集中居住。
在条河社区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到位:一是资金保障到位。所有群众房屋补偿款和社区配套设施都是县级财政予以保障,成集镇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二是民意尊重到位。所有社区的设计方案都充分尊重民意,听取群众意见,采用江淮风格,满足群众“一户一宅”需求,每户分配1分地小菜园,代建企业由群众自选,建设过程中,群众代表、镇村干部、专业监理全程参与,确保工程质量。三是产业配套到位。充分利用整体搬迁后的连片土地,通过招引实力强的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项目,规划建设包含食用菌产业园、设施化果蔬园、规模种植西瓜园、规模种植马铃薯园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解决集中居住后群众土地流转和就业创业问题,实现村集体、低收入户“双增收”。四是党建引领到位。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
今年7月,该小区被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江苏省特色田园小区”,成为淮安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新型农村社区。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牵起了人们的乡愁记忆,重塑着乡村的活力、魅力,更在推动着乡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金晶 编辑/汪泽)